11月1日,祁门槠叶种航天育种茶籽交付仪式在安徽省祁门县祁门红茶产业集团内举办,标志着在太空遨游14天的1000克祁门槠叶种茶籽正式回到了她的家乡——祁门。那么,这批天选之“籽”究竟去哪了?

种在“土里”,培育新品茶树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茶树种类有3000余种。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圈、黄金产茶带的祁门县就有20余种,最富盛名的当属祁门槠叶种。祁门县现有茶园19万余亩,祁门槠叶种种植面积约占七成。

“传统祁门槠叶种虽然历史悠久、品质卓越,但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的新品种,是祁门县的一个重大课题。”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服务站负责人耿其明说。

航天育种的祁门槠叶种茶种(樊成柱 摄)

今年6月底,获悉实践十九号卫星将开展太空育种实验后,祁门县便积极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项目办公室取得联系,后获准搭载。相比于长周期的杂交育种,航天育种主要通过太空的微重力、强辐射、交变磁场等综合作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植物的种细胞内染色体等发生遗传突变,有望形成抗病能力更强、品质更优的新品种。

当天的交付仪式上,一部分天选之“籽”交给了祁门红茶集团,用于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的新品种,扩大祁门红茶种质资源库、提升茶叶品质。

“上天”只是第一步,“入地”才是关键。为关于种好这批天选之“籽”,祁门红茶集团前期专门整理出了适合种植的土地,并对施肥、开沟、覆土、盖稻草、浇水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要求。“茶种种下之后,我们会不间断地观察出苗情况,随时和航天五院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保持密切沟通,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照看,提供保姆式的管理服务,确保茶种的健康成长。”祁门红茶集团平里生态示范茶园管理员黄永刚说。

浮在“空中”,供人参观探秘

祁门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茶之乡”。为传承并弘扬祁门县茶文化,祁门红茶集团将在园区内建造“祁红非遗手工坊”。这座集文化展示、技艺传承、旅游体验、高端手工祁门红茶制作于一体的建筑,将承担起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任务。

“我们把太空育种的一部分茶种作为祁红非遗手工坊的镇馆之宝,全力打造了一个虚拟的太空场景,让遨游太空归来的茶籽漂浮其中,以此吸引青少年等群体了解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红说。

为了更好地发挥太空育种的科普教育作用,祁门红茶产业集团将在打造虚拟的太空场景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有关天选之“籽”苍穹之旅的图片、影像和实物等,创设一个可亲可感的科技空间和研学科普的网红打卡点,让更多的人了解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的来源,愈加地爱上祁红、喝上祁红。

与此同时,祁门红茶产业集团将以“祁红非遗手工坊”为依托,推出一系列参观探秘活动,通过介绍祁门红茶发展历史中的杰出人物事迹,展示祁门县各个时期的制茶工具以及最新的5G智能化生产线,讲述祁门红茶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对祁门红茶的历史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放在“室内”,用于科研实验

茶树茶种遨游太空并投入科学研究,在安徽省尚属首次。祁门槠叶种实现航天搭载是安徽茶树育种由传统育种向航天育种进军的一次开创性探索,也为安徽茶树育种创造了新的材料,促使祁门槠叶种种质资源优化,为祁门红茶开发更高品质的新品种和新产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天的交付仪式上,航天育种的祁门槠叶种茶种一部分将交给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于科研实验。据了解,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建于1915年,前身是“农商部安徽模范种茶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科研机构。茶树育种一直是该所的特色优势学科,自1987年以来,该所共选育鉴定登记国家级、省级茶树品种近20个,是安徽省自主选育茶树品种最多的单位。

接下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围绕航天育种开展研究,力求培育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更加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同时,还将持续深化与国家航天局等单位的合作,促进航天育种成果的落地转化,不断提升祁门红茶乃至徽茶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助力安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及时发布最新的研究动态与成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必桦表示。

从太空归来的祁门槠叶种茶种已“花落各家”,通过各方的持续努力与大胆创新,这批珍贵的航天育种种子将为祁门红茶产业带来新的无限可能。(祁红)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