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7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大屏幕上,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航道船闸动态实时流转,14座船闸的运行状态、待闸船舶数量清晰呈现;操作员轻点鼠标,“一键调度”指令即刻传至数百公里外的船闸现场,引导船舶高效、有序通过……11月25日,“我家住在长江边”之“沿着长江看交通”媒体团走进安徽港航船闸联合运行调度中心,“智慧通航”的场景在此清晰展现。

调度中心(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

“以前过闸要上岸排队、人工问询,现在手机点一点就能完成所有流程。”当天上午,安徽港航船闸联合运行调度中心主任张伟打开“皖航通”APP介绍,通过该平台可实时查看待闸船舶数量、通航动态,申报、缴费等全流程数字化,购票时间从60分钟压缩至5分钟。目前,平台注册船民超2.1万人,活跃船舶约2万艘,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智慧通航”。

现在的便捷得益于安徽港航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省级跨流域多航道船闸联合运行调度中心。该中心采用以“统一报到审核、统一调度控制、统一信息服务、统一集中管理”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开发了船闸总调度控制系统平台和AI,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卫星电话等即可远程调度百公里之外的船闸,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干线航道网船闸运行调度的专业化、信息化和协同化水平,实现船闸运行调度管理“一张图”、船舶过闸“一站通”。

自2025年3月26日正式运营以来,该中心已实现长江、淮河两大流域4条航道11处14座船闸的“一体化”调度。截至2025年11月20日,累计开放闸次38765次,保障129365艘次船舶安全过闸,过闸总吨位达2.35亿吨。

巢湖船闸,船舶正在有序过闸(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

数据显示,中心运行后成效显著:每闸次调度时间平均减少15分钟,通行效率提升6%;通过集中管控,节约人工成本2000万元,在建船闸缩减了现地管理用房用地,节约一次性建设成本超3000万元。同时,智能排挡算法杜绝人为干预,保障了船舶过闸的公平公正,有效缓解航道拥堵。

“调度中心就像安徽船闸的‘最强大脑’。”张伟表示,自主研发的集控系统实现“一键调度”,具备开放兼容的扩展能力,目前已有2座新船闸正在接入,未来将实现安徽港航集团所属17处22座船闸全域覆盖。此外,该管理模式已在河南、江西等省份落地应用,为全国内河水网地区船闸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安徽方案”。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