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6日消息(记者鲍玉婵)“十四五”期间,合肥市文旅系统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1月26日,在合肥市召开的“十四五”文旅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文旅局局长吴娅娟表示,全市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极”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文旅与科技、商业、农业、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

其间,合肥新增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甲级民宿1家及国家4A级景区5个。尤为亮眼的是,科创科普研学旅游与“票根经济”已发展成为合肥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新引擎。

科创研学:从实验室走向旅游场景

“我们以规划、场景、课程、活动、标准‘五位一体’的思路系统推进科创科普研学旅游。”合肥市文旅局副局长郝小宁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合肥已培育近300家科创科普游基地,并出台《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围绕未来大科学城等板块布局全域化科创旅游体系。

在课程与场景建设方面,合肥依托科学岛、科技馆、大科学装置等载体,打造了一批“科教文旅”融合场景,10件案例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三新”十佳名单。2025年,合肥在安徽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中斩获43个奖项,一等奖、二等奖占全省近半数。此外,合肥还推动《科创科普游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落地,并发布全国首条“量子科普研学游线路”,为科创研学旅游提供系统性支撑。

“票根经济”: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

从演唱会到戏曲专场,一张票根正在合肥撬动消费新热点。据合肥市文旅局副局长梁唯一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共举办115场大型演唱会,吸引观众226.6万人次,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五成,带动综合消费93.2亿元。

政策联动成为关键。合肥出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票根+”联动套餐给予奖补,并联合102家景区、酒店、民宿推出票根优惠。今年9月启动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活动,面向戏迷推出黄山、九华山等40家景区免费入园政策,累计免除门票费用约186万元。

为提升观演体验,合肥通过多部门协同,开通免费接驳专线、延长地铁运营时间,有效保障演出安全与秩序。数据显示,大型演出带动周边星级酒店入住率最高增幅达100%,“为一场演出去一座城”的消费效应持续显现。

文化惠民:千万人次乐享身边文艺生活

在文化惠民方面,合肥通过品牌活动、设施建设与精品创作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市文旅局总经济师范平介绍,“送戏进万村”“四季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均超千场,累计服务群众近千万人次。全市110个悦书房外借图书1005万册次,服务读者5028.7万人次,市中心图书馆、市美术馆等一批新场馆也已陆续开放。

艺术创作方面,“十四五”期间合肥推出《逐梦》等9部庐剧大戏、《包公拒宴》等3部庐剧小戏,其中曲艺小品《社区故事》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多部作品走进基层,丰富市民文化体验。

产业提质:夜经济点燃文旅消费引擎

合肥市文旅局总工程师翟荣胜指出,全市通过政策扶持、消费创新与项目招引,持续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2025年出台的文旅产业政策从四大方向对企业进行“精准滴灌”,目前规上文化企业达555家,营业收入占全省四成。

夜经济表现尤为亮眼。全市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累计接待游客8206.4万人次,带动消费97.6亿元。“超级皖”美食争霸赛等活动中,单日商户营收达7500万元。在项目招引方面,合肥文旅项目数量与投资额稳居全省首位,紫云山文化创意产业园2025年前10个月实现文化产业营收542亿元,同比增长22%。

展望“十五五”,吴娅娟表示:“我们将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