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6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初冬的江淮大地,寒意渐浓,合肥派河港码头却一派热火朝天。11月24日下午,“我家住在长江边”暨“沿着长江看交通”媒体团走进这座江淮运河上的核心枢纽,只见一辆辆汽车依次驶向滚装船,待装载完成后,这艘满载“安徽造”汽车的船舶将沿江淮运河、长江奔赴上海,再换乘远洋滚装船“出海”。

11月24日,派河港码头,滚装船正在装载作业(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

在派河港见证皖车出海“加速度”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中心段的核心枢纽,派河港北衔淮河水系辐射皖北、豫东,南接巢湖入口,经合裕线航道实现通江达海,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其成为安徽汽车出海的“桥头堡”。2025年1月15日,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正式开通,这既是江淮运河首条滚装航线,也是安徽省内河开通的首条滚装航线。首艘330车位内河滚装船的首航,让“皖货皖出”从愿景变为现实。

截至2025年11月中旬,短短10个月时间,派河港已完成45个出口滚装航次,累计出运汽车13444台,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江淮运河黄金水道的强劲赋能,更是安徽打通内河航运“最后一公里”、完善立体交通网络的成效。如今,派河港已开通至太仓、上海外高桥的直达航线,吸引比亚迪、江淮、大众安徽、蔚来等车企入驻,形成了规模化汽车出口物流集群。

“以前汽车出口,要靠公路转运到沿海港口,每台运输车只能运输8到9台汽车,运力有限不说,长途颠簸还容易出现车损。”安徽省港航物流集团物流事业部业务主管许万伟介绍,如今通过江淮运河水运,合肥到上海全程590公里、航行时间50-52小时,单船运力达330台,相当于40陆路运输车的运量,每台车运输成本比陆运节省300至500元。更关键的是,定制化滚装船配备红外监控和热成像仪,适配新能源汽车运输需求,,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提升了运输效率。

“内河+远洋”为皖车出海打通国际通道

“皖车出海”的顺畅高效,离不开背后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撑。近年来,安徽省港航集团以“港航链”串联“产业带”,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网络。在省内,安徽港航集团投资建设芜湖、安庆、合肥等多个滚装码头和泊位;在省际,与上海港深度合作,创新沪皖“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直接节约通关时间1-2天,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省港航集团联合奇瑞汽车、江汽集团共同组建的安徽航瑞国际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打造远洋船队,首批建造3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远洋滚装船,开通地中海、西北欧、南美等国际汽车滚装航,“目前,我们的航运网络已延伸至全球33个国家、56个国际枢纽港口,完成安徽车企近9成汽车出口港航服务保障、为车企降低物流成本30%。”安徽航瑞国际滚装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付介绍。

“内河+远洋”的无缝衔接,让安徽汽车物流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为“皖车出海”打通了国际通道。未来,随着航线网络的持续加密、港口功能的不断升级、产业协同的深度融合,将助力更多“安徽造”汽车驶向全球市场。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