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1日消息(记者鲍玉婵)“全市通车及在建高速公路总规模将达1000公里,为‘十三五’末的2.07倍。”11月21日,在合肥市“决胜‘十四五’搏出新精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汪涛表示,五年来合肥累计完成公路水运投资713.4亿元,创历史新高,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交通网络能级跨越提升

数据显示,五年间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4公里,占全省新增里程的18.7%。路网密度从2020年的4.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至6.2公里/百平方公里,“两环十八射多联”新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市域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目前,合肥“大外环”高速东环线、北环线已建成通车,西环线、南环线东段和西段正有序推进。

在干线公路方面,G312合六路成为安徽省首条跨市全段无红绿灯国道,蒙城北路北延、宿松路南延等工程加快推进。全市普通公路里程达2.07万公里,实施国省干线提档升级项目42个365.4公里。

民生出行品质显著改善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437公里,总里程达18992公里。全市所有乡镇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较大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培育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项目100个,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乡村振兴。

轨道交通迈入“市县一体化”新时代,新增运营里程119.3公里,总里程达231.8公里,全国排名由第20位上升至第18位。通过实施“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开通73条轨道短驳线路,实现“地铁一到,公交即发”。高铁和地铁实现单向安检互信,人均通行速度提升3分钟,日均服务旅客约5.2万人次。

通江达海迈出关键步伐

随着江淮运河全线通航,合肥港从“江淮腹地港”跃升为“长三角枢纽港”,新增高等级航道160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巢城港二期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增千吨级泊位22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合肥港至上海港已实现“天天班”“隔天班”常态化运营,越来越多“合肥造”实现在家门口“坐船出海”。今年1—10月,合肥水运出口“新三样”危险货物2505标箱,同比增长近八倍,为相关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20%。

编辑:刘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