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4日消息(记者徐鹏)14日清晨,合肥市公安局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民警务站出入境业务窗口已人头攒动,众多师生陆续前来咨询和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这一自11月5日起在安徽正式试点的新政,正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成为皖港澳人才交流的“加速器”。

中国科大为民警务站工作人员正在办理相关业务(记者徐鹏)

11月3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公布《关于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的公告》,决定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安徽位列其中。

11月7日,首张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在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签发,获得者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名博士生。

此前他赴港澳学术交流需办理三个月二次有效签注,单次停留不超过14天。“新政策下,签注有效期延长至1年,且无往返次数限制,单次停留可达30天,大幅提升了出行与工作效率。”该名博士生告诉记者。

省公安厅举行政策宣讲会(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为让更多人才知晓政策、享受便利,14日上午,安徽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还在中安创谷科技园举办政策宣介会,向近20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代表详解申请条件、办理流程。

据安徽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杨晓君介绍,共有六类人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或者同时申请办理赴香港人才签注和赴澳门人才签注。

其中,杰出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5年的人才签注,科研、文教、卫健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3年的人才签注,法律、其他类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1年的人才签注。持证人在签注有效期内可以不限次数往来香港或者澳门地区,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

安徽试点开始以来,截至11月14日下午,全省已有124人成功办理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