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每年有大量的粮食需要运往两广地区。11月3日,记者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获悉,多式联运“一单制”已正式上线,并实现常态化粮食运输。玉米、小麦等粮食可直接从农民家中或者收购点装车,通过铁路发往全国各地,为皖北粮食运输开辟了一条全新通道。

通道开通降本增效

“颍上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每年有上百万吨粮食通过‘公路+水运’发往两广地区,仅单个集装箱的门到门运输费用就高达4500元。”合肥铁路物流中心营销经理孙凯表示,若能成功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不仅可大幅度降低粮食企业运输成本,还能有效带动乡村振兴。

与传统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相比,“一单制”运输具有“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特点。粮食企业只需一次性缴费,即可享受运输、储存、装卸、全程定位等全流程物流服务,省去了与铁路、航运等多家承运单位逐一沟通、协商单证交接、短驳运输、货物换装等环节,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有效压缩了综合物流成本。

8月20日下午,长三角首趟多式联运“一单制”粮食专列成功发运。装有22个20英尺集装箱大米、面粉等初加工食品的粮食专列从阜阳谢桥货运站开出,驶向江苏启东吕四(港)站,随后通过安通物流快航班轮发往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9月4日,首批货物顺利抵达广澳港,当天15点空箱按时归还汕头北站,运输圆满完成。

“此次采用多式联运‘一单制’专列产品运输粮食,全程运时较先前全程采用水路运输减少7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左右。”阜阳颍上县信义粮食有限公司经理费松尝到了甜头。

常态开行辐射全国

如今,颍上县的多式联运“一单制”粮食运输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每周四集结货源,每周五固定开行。这种“铁路箱子”的运输方式不仅成了农民的期盼,也有效解决了粮食运不出去受潮变质的问题。

与此同时,全流程的优化也在同步推进。谢桥站货物集结时间从原先的72小时压缩至36小时,上海港已协调开通粮食运输“绿色通道”。“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模式,避免出现粮食企业多头对接、重复跑腿的麻烦。

目前,皖北的阜南县盛产的小麦、玉米等粮食,已通过使用集装箱和整车运输发往全国各地,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南到广东、广西、海南,西到湖南、甘肃、四川等地,发运量达到日均8车。

记者 余佼佼

编辑:徐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