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宿州,街道渐渐苏醒。网约车司机郑旭像往常一样,仔细检查着胎压和发动机状况。他的车副驾上,常年放着一本《献血知识手册》,后座上则偶尔会放着准备带给敬老院老人的慰问品。完成出车前的准备,他坐进驾驶室,发动汽车,汇入这座城市的车流。这样的日常,他已重复了三年,而另一项坚持了38年的事业,则为他的人生注入了更为厚重的底色。

“开网约车是生计,但献血、做公益,是让我感到充实和光荣的事业。”1987年,郑旭第一次挽起袖子,从此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38年的执着坚守,让他的献血总量累计达到一万两千多毫升全血。“够装二十多瓶矿泉水咯!”这个朴实的比喻,道出了他沉甸甸的爱心分量。

他的“生命接力”远不止于此。2014年,他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留存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并在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人走了,器官能帮到别人,是多好的一件事。”他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在聊一次普通的出行。

郑旭的车厢,不仅是移动的献血宣传站,更是公益的联络点。遇到健谈的乘客,他会自然地普及献血知识:“我们成年人献一次血,身体很快就能恢复,但你的血,关键时刻能救一条命。”他从医学角度阐释生理知识,从社会公益层面分析利国利民的好处,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打消了许多人的顾虑。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2014年,郑旭牵头组建了埇桥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总队。如今,这支队伍已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数百人。他们没有硬性的活动要求,常常采用灵活的“接龙”方式报名——谁有时间谁就来,让公益融入日常。

这支队伍将爱心精准送达需要的地方:帮扶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实现“微心愿”;为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发放防走失“黄手环”;而最让郑旭挂心的,还是敬老院里的“老伙计”们。“上个月去敬老院,张大爷拉着我手说‘小郑又来啦’。”他笑得眼角起了褶子,“这些老人就盼着有人陪,我们陪他们唠唠嗑、剪剪头发,在公益行动中,我们都收获了快乐。”

镜头扫过郑旭获得的荣誉证书和锦旗,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做公益,做的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他常说,“一个人即使再有能力,再有热情,要想把公益事业做成功,有所成就,必须靠大家的齐心努力!”

监制:汪婷婷

统筹:周然

记者/视频:鲍玉婵 吴梦凡(实习)

联合出品:央广网安徽频道 安徽省总工会

编辑:赵家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