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9月22日消息(记者徐鹏)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业交出亮眼 “成绩单”——全省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两项核心数据双双位居全国第一,尽显产业强劲势能。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安徽近年来在汽车产业全链条上实现的系统性突破。日前,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安徽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再度成为焦点,其高效的生产效率与持续迭代的 “智造” 科技,不仅展现了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更在重新定义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让大 “汽”“皖”成的产业故事闪耀世界舞台。
“皖”车奔腾
全国“双第一”的亮眼成绩,并非偶然的规模突破,而是全省整车企业以 “智造” 为核心,在产能布局、品质把控与车型创新上持续深耕的必然结果。正是这些龙头车企的硬核实力,构筑起安徽汽车产业领跑全国的坚实根基。
整车企业带来旗舰车型与前沿技术(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大会期间,江淮汽车展出与华为携手打造的旗舰车型尊界S800,引得众多观众驻足凝视、体验互动。其未来感十足的设计语言与与生俱来的豪华气场相得益彰,流线型车身勾勒出优雅身姿,星辉点缀的细节彰显匠心。
“它不仅可以通过小艺语音或手动远程控制鸿蒙智家的各种智能设备,还可以联动用户自己创建的智能场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还专门设置专业人员为参会观众提供针对性讲解和体验环节,介绍尊界S800所采用的前沿技术,让参与观众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感受其设计、体验、性能和隐私安全。
此外,省内其他车企也纷纷带来旗舰车型与前沿技术:奇瑞汽车展出旗下首款 C级科技豪华新旗舰风云A9L,蔚来汽车展出基于 NT3.0平台打造的ET9,比亚迪展出携“易四方”四电机系统的仰望 U7。
这些整车的核心动力装置将与同台展示的动力产品形成呼应:奇瑞汽车电混变速箱 DHT、鲲鹏混动发动机、磁通增程器及氢发动机,江淮汽车 DHE-145混动发动机,康明斯燃油发动机,全柴动力 F28燃气发动机也同步登场,覆盖燃油、混动、醇氢、燃气等多元动力形式。
“智”驭未来
从整车生产的规模化与高品质突破,到车载系统的智能化创新,安徽汽车产业正沿着“硬件+软件”双轮驱动的路径加速进阶,自主研发的智联内核成为下一个核心竞争力。
融合语音、视觉、知识库与应用生态,30秒即可上线并在座舱体验……展馆内,面向车企和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智能体开发的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找到了乐趣。
汽车智能体平台吸引观众沉浸式体验(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现场,星火智能座舱展示了丰富的智能体应用——影视智能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影视作品;赛事智能体为NBA球迷提供实时比赛详情和数据查询;新闻智能体则整合多家权威信源,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更新;美食智能体则根据小红书上的UGC笔记,为用户推荐美食,并一键导航。
“平台基于完全自主可控的讯飞星火大模型核心底座能力研发,核心技术为端侧智能体呈现容器,集成多种SDK便于车企快速集成开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台提供丰富的开源大模型能力、知识库能力及汽车领域专属生态工具,支持车企组合定制打造个性化座舱场景。
据介绍,目前星火大模型已落地奇瑞、广汽、长城、长安、大众、江淮、一汽、日产等车企数十款量产车型,并已构建多场景智能体应用。“讯飞汽车智能化产品前装产品已累计超6500万套,平均月活用户超2700万。”
“全”链协同
当车载系统为车辆注入 “智慧大脑”,配套的电池动力企业则为产业发展提供 “强劲心脏”,关键动力部件的国产化突破,进一步夯实了安徽汽车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大会期间,国轩高科、中科海钠、太蓝新能源、安瓦新能源、航天锂电、弗迪电池、中创新航等7家企业的集体参展,全面展现了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活力。
磷酸铁锂(LFP)储能电芯(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国轩高科展示了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钛酸锂、硅碳负极等在内的多类正负极材料样品,展现出公司在电池材料领域的全链条研发与产业化能力。“材料产品的系列化与高性能化,为公司电池产品的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基础。”工作人员说。
在乘用车领域,国轩高科的“G垣”准固态电池引发广泛关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产品以300Wh/kg能量密度实现纯电轿车1000公里续航,其独创的“纳米级防弹衣”固态化设计通过3mm钢针穿刺测试,实现“不起火、不爆炸”的极致安全性能。
此外,中科海钠展出方形与圆柱形钠离子电池,具备优异的低温性能与安全性;太蓝新能源与安瓦新能源同步展示半固态电池成果,前者优化了新型电解质体系,后者则在体积能量密度上实现突破;航天锂电展示磷酸铁锂大圆柱电芯,凭借高倍率放电、长循环寿命特点,应用于商用车与储能场景……
“路”网互联
当配套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为安徽汽车产业筑牢“动力底座”,产业发展的目光进一步投向更高阶的智能网联领域——依托“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架构,安徽正将单车智能与路侧协同、云端赋能深度融合,从“动力强劲”向“智慧互联” 跨越,为汽车产业开辟全新增长空间。
在智能网联领域区域,通过“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三者协同融合,“车路云一体化”创新成果不仅系统性地解决城市交通治理问题,同时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赋能,让交通运行更智能,让市民的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车路云一体化”创新成果(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次大会开幕的前不久,按照“道路设施齐全、全程无隧道、长坡路段少、车流量少”的原则,安徽省选取京台高速、合肥绕城高速、合蚌高速、滁合周高速、明巢高速、机场高速部分路段共156.2公里,开展交通环境复杂性和安全性分析,作为全省首批开放高速公路测试路段。
“安徽省已开放首批6段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测试路段,标志着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迈入了高速公路测试新里程。”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拟开放高速公路测试路段和测试车辆申请材料完整性、符合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确认了开放高速公路测试路段、10辆高速公路测试车辆。”
截至目前,测试车辆已完成高速公路测试超8万公里,运行总时长超700小时。眼下,安徽不仅实现了从“车联网”到“车路云协同”的技术升级,更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出行生态,让“智慧车”跑在“智能路”上的愿景成为现实。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从整车生产领跑全国、车载系统注入“智慧大脑”,到配套零部件筑牢“能量根基”,再到“车路云一体化”打开智能出行新空间,安徽汽车产业已构建起覆盖“整车—核心部件—智能生态”的全链条“智造”体系。
这份亮眼的产业答卷,不仅是安徽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布局的生动实践,更标志着其从 “汽车大省”向“汽车强省”的跨越迈出坚实步伐。未来,随着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持续深化,安徽汽车产业必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书写更多大“汽”“皖”成的新篇章。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