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庆9月16日消息(记者赵家慧)上下游链上企业突破100家、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功能膜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半……谁能想到,安徽太湖,一个地处皖赣交界的偏远县城,从16年前开始,志在打造“中国膜都”。
这个人口不到60万、面积不过2000平方公里的内陆县此前也有一些工业企业,但大都属于落后产能。“锅炉厂、板材厂、服装厂,这三样占了一大半。”太湖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功能膜新材料是指具有光学、电学、分离、阻隔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膜材料,在新型显示、通信、汽车、节能环保、医用材料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前景一片大好。所以尽管经济体量不大,区位偏远,工业基础薄弱,太湖县依旧坚定地将其视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无中生有”到“集群成势”
“膜”力的开始,缘于2009年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张科技)的落户。作为太湖县第一家功能膜产业企业,金张科技是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成功案例,为当地功能膜新材料产业的全面发展种下第一粒“种子”。
金张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金张科技总经理助理吴传耀介绍道,作为国内较早一批专注研究手机膜的企业,他们自主研发的防蓝光光学功能膜材料填补了国内健康显示护眼膜领域的空白。近年来,随着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为了应对京东方等省内头部企业对功能膜的尺寸和应用场景提出的新需求,金张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2.7米宽幅的光学功能膜材料。
引进金张科技之后,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以年均超20%的增速扩张。2024年,太湖县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11家,5亿元以上企业2家。由于功能膜产业链上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大多体量有限,年产值能做到亿元以上就算是大企业。
富印新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产值5亿的企业除了金张科技外,还有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印新材)。2024年,富印新材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同比上年增长33.02%。
富印新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OCA光学胶厚度仅0.025毫米,目前已成功进入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品牌供应链,成为国内少数实现高端胶粘材料进口替代的新材料企业之一。”企业副总经理高寒解释道,这张膜是被用在手机触摸屏底部,许多关键零件模块都靠它固定。
如今,富印新材自主研发产品超100款,合作伙伴有华为、小米等知名企业。前不久,他们收到了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邀请函,“这是我们第一次受邀参加开幕式,心情很激动。”高寒说。
完整产业链,构建核心增长极
随着金张科技、富印新材这样的企业落户,越来越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也被吸引到了太湖。华强科技、联邦新材料、强润新材料……产业链企业不断集聚,太湖“膜”力初步显现。2016年,太湖县明确功能膜为全县“首位产业”,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务。
金张科技自身也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攀爬。随着技术含量的提升,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产品不仅运送到省城合肥,也运到3公里外的安徽泓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冠光电),在这里被加工成DELL、HP、联想等品牌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背光模组。
为联想研发的铁板三合一键盘背光模组(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公司行政部经理方小应向记者展示:“这是专为联想研发的铁板三合一键盘背光模组,不仅更轻薄、散热性更好,算下来,综合生产成本还比原有产品更有优势。”
作为功能膜下游企业,泓冠光电选择落户太湖不仅仅是因为家乡情怀,更多是缘于公司生产的芯片、光学膜等产品要用到膜,找到相关配套的产品基本都能在太湖县经开区找到,一年能节约各类成本5%到7%。
此外,通过构建"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太湖县建成功能膜检验检测中心等多个高能级平台,与皖维集团、省内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2024年,功能膜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82%,累计专利授权409件,通过"熙湖英才"计划引进省级产业领军人才近百人,为产业创新注入动能。
如今,太湖的“中国膜都”品牌在行业内初步打响,成为当地最大产业标识和最强劲的发展引擎。目前,全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上游基膜、中游涂布、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今年1-8月,功能膜规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33.72亿元,同比增长19.1%,功能膜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成为太湖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