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7月17日消息(记者张琳琳 实习生张宁)7月17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3098.5亿元,增长15.4%;进口1486.9亿元,增长14.7%。安徽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张琳琳 摄)

进出口规模突破45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外贸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规模历史性地突破4500亿元,二季度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同比增速达16.8%,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上半年,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2229.1亿元,增长18.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1.9%。其中,出口汽车(含底盘)46.1万辆,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出口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371.3亿元,增长67.8%。

随着“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安徽省进口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上半年,安徽省进口机电产品563.3亿元,增长31.4%,占全省进口总值的37.9%。重要原材料进口也保持增长,进口金属矿及矿砂543.7亿元,增长16.8%。

外贸“朋友圈”多元拓展

近年来,安徽省的“朋友圈”正呈现多元拓展的蓬勃态势。上半年,安徽省与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484.9亿元,增长14.9%,占比提升至54.2%;对欧盟、日本进出口也分别实现20%和28.1%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正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

安徽省外贸重点市场增速突出,在中亚地区、RCEP成员国、海合会国家和非洲市场表现亮眼,分别对其进出口46.4亿元、1182.5亿元、202亿元、23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23%、57.9%、28.8%,进出口增速远超安徽省平均水平。

特色产品带动效应明显,“新三样”产品出口至其他金砖国家成员国116.2亿元、增长138.4%,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165.5亿元、增长98.7%,分别占同期该类产品出口总值的31.3%、44.6%。

此外,新兴市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与安徽省的资本、技术优势形成互补,在制造业分工等领域高度协同。上半年,安徽省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电子元件69.9亿元,增长65.6%;出口高新技术产品708.8亿元,增长11.7%。此外,安徽省近3成的汽车零配件进口自东盟地区,持续助力汽车产业升级。

全省综合保税区同比增长31.6%

综合保税区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载体。今年上半年,全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94.5亿元,同比增长31.6%,高于外贸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对安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31.6%。

目前,安徽全省拥有6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部地区首位。合肥海关立足自身职能,围绕科技赋能、模式创新、流程再造等方面,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

在科技赋能方面,针对芜湖综合保税区空车出区检查比例高、效率低等情况,推行“空车智能识别”系统,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空车图库,70%的空车实现卡口自动验放,时效提升83%。

在模式创新方面,针对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企业大宗货物重复绕卡口、二次装卸难等问题,探索开展“区内直转”新模式,打通海关监管系统与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货物无需进出卡口即可完成“保税”到“非保税”状态转换。

在流程再造方面,针对合肥综合保税区企业货物体积大、数量多,一批货物需多辆货车装运进出等实际,优化“一票多车”货物进出区流程,实现整报分送。

支持功能拓展积极培育新业态。在芜湖综合保税区实施“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促销报备新模式”,实现7×24小时全时段海关受理,企业办理时间压缩90%以上。助力合肥经开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业务提质升级,帮助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区内消费类电子产品共销往全世界12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出自合肥经开综合保税区。

619.6万吨货物链接全球

近年来,合肥海关围绕畅通“空铁水公”对外物流通道持续发力,立体物流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内陆地区开放效能,为安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确定性。

航空方面,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创新开展“空侧直通”监管新模式,单票货物转运时间压缩至15分钟;推出“绿色通道+机坪直提”组合措施,为进口半导体、生鲜产品提供“零等待”的通关保障;全力支持合肥新桥机场、芜宣机场新开6条跨境电商定制航线,6月单月,合肥空港进出口货运量同比激增410%,芜宣机场上半年货运量突破5000吨。

铁路方面,铁路“大通关”全面优化。“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压缩班列运输周期1-2天,企业运输成本降低30%;“铁公多式联运”模式满足了不同企业的差异化物流需求,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公路运输“一单制”全程贯通,较传统模式节省5—10天运输时间。

水路方面,长江“黄金水道”货运潜力得到释放,推动“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在水运口岸实现全覆盖,企业通关手续减少50%,境内运输成本降低30%;实施“直装直提”作业模式,进出口货物仅需在码头装卸1次,压缩90%在港停留时间。上半年,合肥海关监管“联动接卸”模式1.02万标箱、“直装直提”模式1.38万箱次,同比分别增长226%、73%。

今年上半年,在合肥海关的监管服务下,共有619.6万吨货物通过跨境物流高效链接全球。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