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7月11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实习生宋季敏)7月10日,安徽省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推出“数据找人”参保等创新举措,目前已有超43万劳动者纳入补充工伤保险体系。该规定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全面的权益保障。

43万劳动者纳入补充工伤保险体系 构建多层次保障网络

随着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持续增长,其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安徽此次出台的《规定》明确界定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范围,即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并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网约服务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

在社会保险方面,《规定》构建了多层次保障体系:一方面要求平台企业依法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为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参加补充工伤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安徽省通过创新实施社保“数据找人计划”,支持从业者在省内自主选择参保地和缴费档次,同时积极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截至5月底,全省已有1.23万户用人单位、超43万名劳动者纳入补充工伤保险体系,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

针对从业者可能面临的突发困境,《规定》建立了应急保障机制:既要对因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劳动者给予临时救助;又要求企业在突发事件、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通过语音提示、暂停派单等方式防范安全事故,全方位守护劳动者权益。

138家调解中心破解维权难题 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凡投诉即扣钱”等维权困境。部分平台企业存在简单粗暴的处罚机制,外卖骑手、快递员一旦收到顾客投诉,往往面临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罚款,维权渠道不畅问题突出。

《规定》从制度设计入手,构建了多元化解机制:一方面要求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者申诉机制,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确保申诉得到及时协商处理;另一方面强调要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建立恶意投诉甄别机制,保障处理结果客观公正,避免劳动者因不实投诉蒙受损失。

目前全省已建成138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这些中心集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于一体,通过专业调解员队伍和标准化服务流程,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让劳动者维权更便捷、更有力。此外,《规定》还推动社会资源整合,要求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等,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上门服务、交通工具临时停放等便利,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规范算法管理优化报酬分配 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制度

《规定》直击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算法管理和报酬分配方面作出创新性规定。要求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以及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在制定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时,必须听取工会或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确保算法设计更加人性化,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抽成不透明”“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规定》明确要求企业合理设置抽成比例,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奖补措施,对在恶劣天气、夜间等特殊情形下工作的劳动者适当增加劳动报酬,体现劳动价值。在劳动强度方面,《规定》要求企业科学设定工作量,从源头避免过度劳动,守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程光林表示,安徽省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实施方案》等基础性文件,并分行业制定了网约车司机、网约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群体的专项权益保障文件。未来将持续优化参保手续,引导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实现参保人员与平台企业的双赢局面。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