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6月30日消息(记者 刘畅司晨 实习生 宋季敏)数字,是丈量发展的标尺,也是解码未来的密钥。在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正有力地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
当“人造太阳”以1亿度高温“点亮”能源梦想,当“智造”工厂不断突破“制造”边界,当虚拟现实带领游客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一幅幅极具张力的中国科技实力系统性提升、创新活力喷涌勃发的现代图谱正清晰展开。
1亿度——
硬核科技标注创新高度
在位于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正以“人造太阳”的姿态,破解人类能源终极命题。面对全球能源结构中火电占比较高、传统化石能源持续消耗的困局,今年,这台承载“海水变石油”梦想的大科学装置,用1亿度高温与1066秒持续燃烧的世界纪录,继续验证着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
EAST装置被称为中国的“人造太阳”,其目的是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为人类提供丰富、环保的能源。
“1升海水提取的氘与氚聚变,释放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科研人员介绍,在探索清洁能源的征途中,核聚变技术因其潜在的巨大能量输出和几乎无污染的特性,被视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之一。
“人造太阳”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央广网记者 刘畅司晨 摄)
就在今年1月20日,EAST首次实现了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新的世界纪录。科研人员介绍,EAST实验装置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运转,拥有近2000项专利,屡破世界纪录,代表了中国在聚变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
而随着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在合肥的布局建设,一个覆盖科学研究、工程集成、原型装置的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集群即将拔地而起。未来,合肥或将成为国际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地区。
如今,合肥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已达13个;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全面建设;悟空探秘、九章计算、热核聚变、祖冲之号等一大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合肥正在用一个个硬核科技,标注中国创新的新高度。
14天——
中国“智”造颠覆传统工业
在合肥,一辆新车从接收订单到整车下线,仅需14天,这是如何做到的?
走进NEOPark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机械臂阵列如精密钟表般有序运转。这座自2020年蔚来将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后投建的智能工厂,正依托自主研制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让复杂的制造流程变得高效智能。
现场,记者看到,高精度四门智能装配机器人通过视觉定位系统,不到2分钟便完成了一辆汽车四扇门的装配。
“98秒,它们就可以完成智能化四门装配,而且正负误差控制在0.5mm,且合格率可达100%。”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全链路数字化工厂满足3592320种个性化配置组合,从接收订单到整车下线也仅需14天。
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高精度四门智能装配(央广网发 蔚来汽车供图)
在新站区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一块能“弯腰”会“隐身”的屏幕引起记者关注。这款柔性AMOLED动态卷曲全模组屏,采用超薄模组结构,通过自主叠层及中性层优化设计,实现屏幕7卷、卷曲半径5mm,卷曲可靠性超10万次。
“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发展,显示屏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载显示专家程旺介绍,该公司的车载UDIR柔性AMOLED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性屏下摄像透明显示,可满足多种3D人脸识别终端要求,实现更安全的识别,真正做到“看不见的摄像头,看得见的黑科技”。
维信诺柔性AMOLED动态卷曲全模组屏(央广网发 宋季敏 摄)
在智能穿戴领域,目前维信诺已与众多知名品牌实现长期合作。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维信诺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蝉联全球前三,智能穿戴AMOLED面板全年市场出货占比达到27%,跃居全球第一。
12.7平方公里——
在城市公园“打开”未来世界
当科技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与工厂,而是成为重构城市空间的“画笔”,合肥正用智慧化更新勾勒出“养人之城”的未来模样。
“空中的士”划破长空的轨迹勾勒出立体交通的未来轮廓,园博园的缤纷花海与园林艺术相映成趣……占地12.7平方公里的合肥骆岗公园,早已超越传统公园的定义,作为“全球最大城市公园+智慧生态示范区”,这里的每处景观都是科技与自然的共生样本。
就在今年6月,安徽省全民健身追光夜跑城市系列赛(启动赛)在合肥骆岗公园鸣枪开跑。比赛中,国内首款产业化落地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与人类跑者并肩奔跑。
机器人“夸父”与人类跑者并肩奔跑(央广网发 安徽省体育局供图)
记者获悉,这个身高1.66米、体重55公斤的机器人,凭借强化学习和先进的运动控制算法,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将奔跑速度从0.6米每秒提升至1.7米每秒。这一速度提升的背后,是研发团队在复杂算法和精密控制技术上的持续攻坚。
这场“人机共跑”,不仅是科技与运动的一次奇妙跨界,更是一场市民与科技的深度对话。
“我们要让公园成为市民触摸未来的窗口。”工作人员介绍,未来科技游乐场、世界级会客厅、央视首届“科晚”,智能科技正在为这个“老机场”注入“新灵魂”。
在合肥包公园,如今,游客也可以通过AI导览系统,与包拯进行实时对话互动。作为合肥的文化名片,包公园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于2025年4月完成一期焕新升级。从宋韵美学的浮庄,到科技感拉满的包公奏议馆,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融合。在这里,人们既能感受北宋清官包拯的廉政文化,又能通过科技手段深入了解历史典故……
从“人造太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到智能工厂颠覆传统制造模式;从人类与机器人“结伴”同场竞技,到利用AI与“伟大灵魂”跨时空对话……从前那些诞生于实验室里的一项项尖端成果,正跑出“中国速度”转化落地,赋能千行百业,注入生活点滴。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