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6月25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实习生张宁)30分钟,可以做什么?在安徽合肥,这个时间刻度正被赋予新的意义。2025年6月,一场“30分钟改变你的回家路”志愿行动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契机,用“小行动”汇聚城市“大文明”。

“以前楼道杂物堆积,如今孩子都主动当起‘环保小卫士’。”蜀山区琥珀蜀熙府业主陈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这场由政府部门指导、物业企业搭台、居民共同参与的文明实践带来的真切改变。从丁香家园的首场活动,到10个试点小区超5000平方米公共区域的焕新,短短时日里,“微更新”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城市文明的肌理,让超八成参与者在首周就感受到“回家的路变暖了”。

“小奖励”撬动“大参与”

如何让居民参与小区管理从“被动”变“主动”?合肥给出的答案是:巧用激励杠杆。

在瑶海区钢新苑小区,一场“示范单元”创建评比让有着25年历史的老旧楼道焕然一新。安徽新华物业出资评选出三个优秀单元,获评单元每户可获得洗衣液等实用礼品,公告栏公示的荣誉与实物奖励的双重激励有效提升了业主的配合度。“以前上楼想快走两步,现在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获奖单元居民苏女士说。街道负责人表示,评比活动带动全小区清理杂物百余处,邻里关系更融洽。

“30分钟改变你的回家路”志愿行动(央广网发 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新区玉兰公馆小区则推出“楼道旧物换实用好物”活动。居民可用杂物兑换生活用品,单次活动共清理旧家具、玩具等100余件,杂物44斤。连续开展5次活动后,该小区累计清理杂物1300余处,楼道乱堆现象锐减95%,惠及居民千余户。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香江社居委试点“五好”星级楼道评选,获评单元住户可享当年物业费85折优惠。香江社居委副书记阮坚表示:“这也是居民从‘被动式管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变的表现。”

这些“接地气”的激励措施,让环保从“口号”变成“行动”。合肥市物业管理协会负责人指出,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居民参与度提升60%,推动小区治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共治”转变。

“信托制”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小区是社会治理的微单元,物业服务跟不上,居民深受其扰。合肥市高新区在上铁银欣花园试点信托制物业模式,让“糊涂账”变“明白账”,推动小区治理从“僵局”变“活棋”。

“以前公共收益去哪了?谁也不知道。”业主王女士说。该小区通过“三方信托”机制,将物业费和公共收益设为共有基金,由业主授权物业运营。红色物管委每月召开党群议事会,9名居民代表参与决策。“现在维修消防管道只花2万多,比原来省了一半钱。”物业管理人员李师傅介绍。

小区党群议事会(图片来源:合肥发布)

“手机扫码就能查账,连停车费收入都精确到元。”业主陈先生展示智慧社区平台。小区实行“两本账簿”全公开,物业在公示栏同步张贴收支明细。通过《车辆管理办法》表决,不仅规范了停车秩序,还新增年收益2万余元。年底结余4万元用于安装共享充电桩,居民张阿姨点赞:“钱花在哪,大家看得见!”

“信托制让物业当好管家,业主做回主人。”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模式已累计解决小区公共设施维修、快递点外移等“关键小事”50余件。针对群租房管理、占道经营、噪音扰民问题,高新区还建立了社区与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联席和报到机制,共同推进普法进社区、执法进小区,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30分钟”背后的文明裂变

傍晚时分,琥珀蜀熙府小区的张阿姨拎着菜篮回家,顺手把楼道里歪倒的自行车扶正。“现在大家都这样,看到不整齐的就顺手整理一下。”她笑着说。不远处,几个刚放学的孩子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给新栽的绿植浇水。

社区“小小志愿者”们争先恐后捡拾垃圾(央广网发 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天鹅湾花园居民主动分工清扫道路,到琥珀蜀熙府邻里携手清洁楼道;从信联物业楼道新增的绿萝盆栽,到高速物业“小小志愿者”们争先恐后捡拾垃圾……30分钟的志愿行动,正在合肥催生社区文明的“化学反应”。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广‘30分钟志愿行动’经验,让更多小区成为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在合肥,这一理念正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从“30分钟”志愿行动的暖心服务,到楼道杂物的动态清零,再到物业账本的阳光公开,精细化治理的探索已悄然延伸至城市的“神经末梢”。当治理单元从“平方米”细化到“家门口”,当居民角色从“旁观者”转向“参与者”,这座城市正在用点滴改变,编织更具温度的文明图景。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