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4月29日消息(记者徐鹏)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对此,安徽在全国率先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努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优发展环境。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介绍,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安徽于2023年底出台高速公路特许经营规范文件,“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特许经营高速公路项目。
此外,民营企业可通过申请机时等方式使用科研设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科研仪器均已纳入省级共享平台。2024年,安徽争取到54.77亿元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6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分别居全国第6、第8位;今年一季度,国家首批拨付我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债资金30亿元。
张云表示,下一步安徽将继续完善政企合作机制,动态评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成效,优化配套政策,抢抓政策窗口期,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同时,深化科技资源开放,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提高装置用户委员会企业代表比例,优化科研课题申报机制,鼓励民营资本建设实验线站。编制发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系统呈现科学中心创新资源、实验能力和服务内容,推动科研平台向经营主体全面开放。
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分级分类开展小切口培训辅导,指导企业加快推进“两重”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符合条件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优化审核方式,取消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项目1亿元投资下限,采取“地方审核、国家复核”方式进行筛选把关。
“及时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项目参与主体名单,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经营主体,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参与活动,同时破除销售额、垫资能力等门槛限制,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张云说。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