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亳州4月28日消息(记者徐鹏)安徽亳州,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素有“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美誉。近年来,针对违规使用、冒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况,亳州市检察机关通过自行研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科学筛选、精准“亮剑”,为一系列道地中药材筑牢安全防线。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清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人声鼎沸,中药材琳琅满目,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穿梭其中,挑选着所需的药材。很快,这些中药材将由亳州发往全国各地。

中药材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此,当地检察机关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打击涉中药材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道地中药材声誉,守牢中药材质量安全底线,全力交出了中药材质量安全的“检察答卷”。

近年来,“亳白芍”“亳菊”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实体店、互联网平台上存在违规使用、冒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形,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中药材市场健康发展。

对此,亳州市两级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违法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的行为进行监督。

亳芍种植基地(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期间,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谯城区检察院)在线索排查中初步发现办案线索后,研发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筛查互联网平台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相关数据,发现案件线索800余条。

“网络上一些店铺进购了普通白芍,在包装上印上‘亳白芍’的商标就往外销售,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不仅误导消费者,也损害了‘亳白芍’的产品形象。”谯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詹路明说,“通过大模型的有效使用,‘亳白芍’‘亳菊’违规冒用数据下降约35%。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升级大数据模型,推动涉企商标权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应用宣传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以“益护药都”品牌创建为纽带,当地检察机关织就了一张法治保护网,守护世界中医药之都业兴企旺,让千年药都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亳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周介绍,下一步,亳州市检察机关还将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强化刑事和公益诉讼双起诉模式,推动建立打击、保护、宣传、预防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共同推进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