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4月27日消息(记者 周然 见习记者 刘浩)当35岁的孙鹏飞站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下文简称:科交会)的展台前,向观众演示那台世界首创的“国产台式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时,他的手指在精密仪器上轻轻滑动,仿佛触摸着合肥科技创新的脉搏。
这位中国科大毕业的桐城学子,心中一直印刻着“勉成国器”的精神图章。
4月27日,在科交会科大硅谷展厅,孙鹏飞正在介绍国产台式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不远处,以“合肥土著”自称的盛中健正向客商描绘基层医疗的未来图景。他所在的安徽福晴医疗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车载磁共振设备,正驶向乡村振兴的田野。
两人的故事,恰是科大硅谷与科交会交织的缩影——这里不仅是尖端科技的秀场,更是一场关于“创新如何生长”的生态实验。
从展台透视“创新雨林”的根系
在本届科交会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科大硅谷的47家企业如同雨林中的“新物种”:国镜仪器突破高端电镜“卡脖子”难题,福晴医疗让磁共振送达乡村,中科飞龙的量子传感技术已应用于航天领域……这些成果背后,是一条被参展商反复提及的“黄金路径”——中国科大的实验室成果,通过科大硅谷的产业嫁接,最终在科交会的平台上对接资本与市场。
孙鹏飞回忆,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科学家,考入中国科大之后,学习微纳加工制造专业,研究微流控芯片。之后来到位于科大硅谷的合肥国镜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科教报国的理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我们国镜技术源自中国科大校友,产品化用了12个月。”孙鹏飞透露,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发布世界首台台式冷场电镜,得益于科大硅谷提供的“科学家+工程师+供应链”支持。这种“实验室-孵化器-产业集群”的闭环,让科大硅谷企业的技术转化周期大幅缩短。
孙鹏飞告诉记者,科大硅谷给科大人以及科技创新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为我们从融资、相关政策申报,品牌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助力我们在合肥落户,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
给创新“松绑”的科大硅谷解法
今年31岁的盛中健,对于“合肥土著”的标签,引以为荣。他说,很庆幸是一名合肥人,在见证合肥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搭上了合肥科创产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进入到高端医学影像装备行业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家乡发展的红利。留在家乡,既是情感所系,又是个人职业方向的回归。
十年前合肥的医疗装备产业“几乎一片空白”。如今瀚因生命、福晴医疗等生命健康企业已能对标国际头部企业。
车载磁共振。(央广网发 盛中健供图)
在盛中健看来,这归因于科大硅谷顶层擘画:开展源头技术精准挖掘和跟踪对接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科研活动的紧密衔接。
一是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为赋权项目提供早期开办服务;
二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沿途下蛋”机制,聚焦重大创新成果产出,打造“一支专门基金+一个专业团队+一套专项机制”的产业培育新模式;
三是搭建立足安徽、对接全国、链接全球的科大硅谷创新资源图谱。
盛中健告诉记者,科大硅谷通过“基金+政策”模式为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并通过产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等构建多层次资本体系,加速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我司在参加‘创业在安徽’创业大赛时,就已得到科大硅谷启动资金支持。”
这种“破壁”思维甚至体现在更多细节中。本届科交会,科大硅谷展区围绕以全球校友事务部为纽带的新枢纽、以政策赋能+服务赋能+场景赋能为核心的新体系、以全球合伙人与海内外创新中心为抓手的新生态以及市场化运营、初创贷、员工持股、场景创新、赋权改革等亮点进行布局,并选取各个领域代表企业展示,呈现了科大硅谷开放共赢的全球化创新网络与资源链接能力。
当“科漂”遇见“土著”叠生雨林效应
在科大硅谷的生态里,海归“科漂”与本地“土著”正形成相互影响、相互链接的雨林生态效应。
孙鹏飞所在的团队中,既有中国科大的高材生,也有从深圳回流的技术骨干;盛中健的同事里,不乏放弃海外高薪加入的放射学专家。这种人才融合催生了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
“留住人才不能只靠情怀。”科大硅谷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坚持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作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质主体”。
一是以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为窗口,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英国剑桥、法国里昂等地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探索“本地注册、异地孵化”招引模式,打通了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流通渠道。
二是从全球遴选合伙人,打造创新单元,建立“团队+基金+载体”三位一体运营模式。
三是探索出高层次人才项目“带土移植”、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一系列科创产业培育新模式。
科交会仅是开场,科大硅谷的“创新雨林”将持续疯长。正如“国产台式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永磁型磁共振”两项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隐喻:微观下的科大硅谷创新生态,正在与合肥共振。
【采访手记】通过科学家创业者的个体叙事,展现制度创新与技术转化的互动关系,以“显微镜-磁共振”等具象科技产品为线索,将硬核成果与人文关怀相融合,强化“创新雨林”的生态意象。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