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池州7月8日消息(记者徐秋韵)7月7日,2024首届“以竹代塑”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开幕。会议围绕”以竹代塑竹够低碳“主题,邀请全国各地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盛会共绘竹蓝图、共谋竹发展。

一根竹串起一条产业链,一根竹撑起一方大产业。“竹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产业。”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尹刚强在大会上介绍,“以竹代塑”作为竹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新智慧。

竹制日用品(汪称摄)

会议现场,琳琅满目的竹制品由全国各地竹产业领域的参展企业展示,小到竹吸管、竹纤维餐盒、竹刀、竹叉、竹勺等一次性竹餐具,大到各种建材家居、竹缠绕复合管道等。“以竹代塑,这个竹材不是说全部代替塑料,是适材适用。我国有756万公顷的竹材,现在大部分还没有利用,它的资源利用潜力非常巨大。”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王戈表示,池州作为安徽省首批“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可以建立竹产业发展的一种先进示范模式,在全国形成示范作用。

竹制品包包(汪称摄)

当前,安徽省竹资源丰富,“以竹代塑”产品开发日趋丰富,“以竹代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池州市贵池区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将其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涌现出以鸿叶集团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并且入选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试点名单。

“按照每使用1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可减排6吨二氧化碳计算,公司每年生产的竹产品可以替代5万到6万吨的塑料产品,每年可以减少几十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安徽鸿叶集团副总经理杨德震表示,预计未来3到5年以后,可以替代15万到20万吨的塑料产品,可以减排二氧化碳上百万吨。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鸿叶集团年加工竹材达10万吨,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竹签、竹筷、竹吸管三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投资15亿元筹建240亩以竹吸管为主的竹制循环产业园,汇集以研发和生产各类“以竹代塑”新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

“我们这个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以竹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粘剂,采用缠绕工艺加工成型的新型生物基材料。充分发挥竹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特性在产品结构中形成无应力缺陷分布。”参展企业中铁建竹缠绕公司设计管理部经理樊江现场向记者展示竹缠绕管道,他表示,该竹缠绕复合材料应用于管道管廊、高铁车站、绿色建筑等多种场景,衍生产品可以做竹粉、饲料、竹脚板等,可以说竹子的所有价值都被利用起来了,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作为新兴产业,“以竹代塑”进入了更多人视野,也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新途径。接下来,池州市贵池区将立足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面推广“以竹代塑”产品,传递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贵池”力量。

编辑:赵家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