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5月27日消息(记者赵家慧)五月,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安徽郎溪县的丘陵地带是漫山遍野的蓝莓树,树上挂着一簇簇颗粒饱满、紫中带红的果实。最近这半个月,郎溪各乡镇都在陆续开展采摘节,准备迎接四方游客前来共尝“莓”好。

伍员山水农业公园蓝莓基地(央广网发 郎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郎溪县以推动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为主题,深入挖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蓝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全县蓝莓种植涉及凌笪、涛城、建平、钟桥、飞鲤、毕桥、十字、姚村等8个镇(街道)。2023年达到丰产期面积5270亩,总产2512吨,产值达10060万元。

从高处看伍员山水农业公园蓝莓基地,并不见常用于防鸟的黑色细网。在蓝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伟华看来,如今已发展到2000亩的蓝莓园完全可以“回馈自然”,为路过的鸟儿提供一些食物。

伍员山水农业公园坐落于凌笪镇独山村境内,与国家5A级旅游度假景区天目湖仅一山之隔。好山好水好蓝莓,10年前,章伟华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才会选定从这一大片荒山开始,打造了一片乡野乐土。“10年间,我们从企业自身发展结合对市场的认识,认为公司+农户的形式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现在,我们总共跟八十六户农户进行合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为了能让蓝莓成为整个村子的特色产业,从2019年开始,伍员山水农业公园根据农户意愿,采取“反租倒包”模式,将近2000亩的蓝莓林全部承包给农户管理,公司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建了一个100吨规模的冷鲜库,对承包户的蓝莓销售落实兜底,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

如今的农业公园里,有蓝莓园、露营地、乡村酒吧,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马上就是我们已经举办了8届的蓝莓文化旅游节。本届蓝莓节将覆盖餐饮、民宿、研学活动、露营拓展、音乐节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和业态。”章伟华告诉记者。

老兵蓝莓基地(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同样把蓝莓种植和短途游结合在一起的,还有十字镇的老兵蓝莓基地。眼看蓝莓到了成熟季,电商部负责人杨乾伟决定在网上试着卖采摘票,短短几天时间,就卖出了1200多张。“我们的‘520’蓝莓节从周日开始,结果‘520’当天中午就得关园。因为游客太多,开放的30亩蓝莓园一天半的时间内,成熟的果子就都被采完了!”

吴兴春是1999年退伍的老兵,2020年,他和几个伙伴一起回到家乡,经过对十字镇土质、水源的考察,决定盘下因为种植不善而经营萧条的蓝莓园。从研究地栽蓝莓,到今年投资了七八十万建起大棚,开始尝试大棚种植,吴兴春吃到了蓝莓的“甜头”。“去年,公司毛利有200多万。今年我们一共可以建好30亩大棚,尝试产量高出一倍的新品种树苗,预计明年春季就可以挂果。”

老兵蓝莓基地采用大棚盆栽的方式种植(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吴兴春告诉记者,自己从零学起,一直积极外出学习种植技术,并不断寻找和尝试产量更高、口感更好、更加符合郎溪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2022年更是建好了360平的冷库,如今,老兵蓝莓基地的果子完全不愁卖,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水果商贩主动找上门,合作持久且稳定。“我们采用合作的形式,代加工出了蓝莓酒、果脯、果汁等深加工产品,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汭溪’。”

在十字镇施吴村,“5G蓝莓”基地的负责人梅仪和也在种植技术上走在了前列。基地里,一排排蓝莓大棚很是壮观。不同于以往的地栽,基地内的蓝莓采用盆栽的方式种植。梅仪和介绍道,整个大棚配备了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通过精准调控,确保每一棵蓝莓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目前,我们基地已有50多个大棚、4.7万盆蓝莓,以4个优质品种为主。”梅仪和说,“经过10个月的精心培育,‘5G’蓝莓比普通蓝莓至少提前一个多月上市。现在,大果价格每斤200元、普通果子每斤150元,深受长三角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安徽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郎溪县十字镇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目前全镇“5G”网络信号全覆盖,为数字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毕桥镇施宏村,蓝莓基地负责人黄幸福也是第一年尝试大棚种植。“大棚蓝莓的成熟期比露天蓝莓提前了整整四十天,这不仅避免了花期霜冻、采果期遇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还使蓝莓的口感更加鲜美,产量也大幅提升,当前的市场价格高达每斤60元。”

施宏村的大棚蓝莓种植基地到村项目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基地总投资45万元,采用“政府+基地+农户”经营方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6万元收入。“我们将通过对蓝莓基地的整体规划,修缮道路、停车场,创立当地蓝莓品牌,发展蓝莓种植、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化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受益。”施宏村党总支书记林蕾蕾表示。

近年来,毕桥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增收致富,蓝莓种植成为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镇村两级支持下,蓝莓种植基地总面积800多亩,产值近1600万元。

如今在郎溪县,蓝莓产业俨然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小小蓝莓果还在不断地开启着一段段的“新征程”。

郎溪县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宏兵告诉记者,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今年蓝莓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郎溪县丰产期蓝莓面积近6000亩,预计总产值1.2亿元。“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做强蓝莓产业链,通过‘旅游+’和蓝莓深加工等模式,提高蓝莓的附加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