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合肥首位产业,要让电车开得顺畅,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缺。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出行环境。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充电桩7000余个,基本形成园区每2公里充换电网络体系。

数量增多,今年新增130多个公共充电桩

“出于绿色环保理念和性价比,我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一开始肯定会有点顾虑,担心充电会很麻烦。不过现在看来多虑了,家附近充电桩数量越来越多。”高新区居民周先生去年买了一辆纯电车,一开始还有点担心要抢充电桩,结果发现身边“桩”挺多的,“尤其是今年以来,周边又建了不少,出行很方便。”

据了解,今年,合肥高新区结合群众实际出行、停车需求,新增便民停车泊位990余个,部分重点路段临时停车泊位200余个,新增建设充电桩79个。重点在交通便利、群众使用率高的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截至目前完成了合肥中安创谷二期停车场站、千寻院士大厦充电站、特来电昌河车城停车场超充站等90处公共充换电设施布局,包含望江西路、枫林路、彩虹路路段,实现园区“2公里”充电圈全覆盖。

截至目前,园区内已布局新能源公共充电桩1600余个。预计今年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超130个,届时,园区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将超过8000个。

中国石化高新区加油站新能源充电桩(央广网发 合肥高新区供图)

性能升级,缩短车主充电时间

除了数量增多,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性能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之前直流快充单桩功率大多数在15-30kW之间,充电时间较长,充电效率较低。香樟大道与铭传路东北交口的停车场充电站及彩虹路创新实验中学附近的停车场充电站,采用了最新批次投放使用的充电桩,直流快充单桩功率达到了60kW及以上,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改善了用户出行体验。

精心维护,定期巡检+专项检查

充电桩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维护好,老百姓才能用得舒适安心。

“充电桩的维护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会定期开展巡检,包括日检、月检、季度检和节假日前后专项检查等,如果遇到恶劣灾害天气,还会开启专项特定检查。”据高新区相关部门介绍,这些安全检查包括:

定期清理充电桩内部的灰尘、杂物和异物,特别是电源模块、主控电路、散热出风口等部位,以防止过热、短路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检查充电桩内部的电源模块、充电模块、控制模块等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异常指示、报警或故障,及时进行调试;

检查充电桩内部的漏电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安全装置是否有效,及时进行测试或更换。

通过以上这些维护措施,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能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为保障万无一失,高新区设立了24h运维值班制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切实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当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万辆,越来越多车主开上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持续关注市场服务变化,加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充换电设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市民打造友好的新能源出行环境。(江昕、张羽含)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