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山水间的“大湾村”(央广网记者 周然摄)

央广网六安5月9日消息(记者 张宣剑)春末夏初,草木葱茏。刚刚吃过早饭的大湾村村民陈泽平坐在自家小院里,看着门前平坦的马路和远处秀美的自然风光,不禁感慨这些年来大湾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的他,不仅是一名生态护林员,平日里还在村里务工,收入有了保障。

过去,地处金寨县花石乡西南的大湾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以前偶尔来辆汽车,都能被当成新鲜事围观半天。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里旅游,特别热闹。”大湾村村民汪建平告诉记者。

现在的大湾村,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不仅建起了蜿蜒绵长、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还有了一批村办企业。在大别墅的青山绿水之间,一座座精致美观的小洋房林立,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秀美山水间的“金山银山”

大湾村虽然偏远,却有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的绿色资源和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大湾村按照“上山采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这里不仅有金寨红军广场、金寨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等,还有帽顶山瀑布群、马鬃岭、天堂寨……现在,一条全长八百里的网红公路——中国红岭公路盘踞在山间,像飞舞的彩带般通向大湾村,也将各个景点串联在了一起,为大湾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湾村里的“农家乐”(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大湾村里的民宿(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2022年,大湾村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当地的民宿、农家乐一房难求。

贵州媳妇王新云刚嫁到大湾村时,家境窘迫,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她将自家两间破房子翻建成三层小楼,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办起了“新云农家乐”。

“虽然第一年没有赚到什么钱,但后面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旅游管理,如今回头客越来越多。”王新云说。

作为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吃旅游饭的贫困户,第一个将农家乐翻新升级并带动周边妇女务工的脱贫户,第一批拿到讲解员证的乡村导游之一,王新云现在越来越有干劲。“以前只想吃饱饭,现在更有底气和干劲,感觉自己现在也敢有梦想有追求了。”王新云说。

现在,大湾村还在打造高端民宿,有效提升当地的住宿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到来。2021年7月,投资2000万元的携程农庄·金寨项目一期正式营业,填补了大湾高端乡村住宿的空白。

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了,就业岗位也增多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就业问题。一位在村里餐厅工作的大姐说:“我原来就是在家里种地,现在在村里的帮助下来到这里上班,每个月可以提高3000元的收入,加上丈夫的收入,家里年收入有十万块左右,日子越过越好。”

2022年5月,大湾红色书店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安徽省首个村级新华书店。“自从开门营业后村里人都会来这里看书、借书、买书,尤其是到了周末,小朋友们来得特别多。”大湾红色书店店员汪玉说。记者了解到,大湾红色书店推出了免费借阅服务,村民在这里登记信息后可以把书带回家看。

“大湾农民大舞台”(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离大湾红色书店不远有一个“大湾农民大舞台”,这里不仅是村里重大活动举办的场所,也是村民排演节目的地方。

葛静是村里的“文艺达人”,也是大湾村艺术团的负责人。作为大湾村蝶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把大湾村的发展编排成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歌舞节目,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今年1月11日,“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2023年乡村春晚花石乡大湾村专场演出在“大湾农民大舞台”精彩上演,取材于大湾村真实故事的各类栏目表达了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秀美山水间的“绿色动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大湾村旅游,我们想依托大湾村将大别山的一些农特产品销售出去,同时也能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余磊说。

余磊是金寨县大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俏俏果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占地1800平方米新建成的大湾村农特产品中心。在这里,茶叶、红薯干、核桃仁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土特产品摆满了货架,数百种包装靓丽的山货让人眼前一亮。

大湾村农特产品中心(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大湾村农特产品加工车间(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记者了解到,为了深挖特色农产品资源,村里不仅成立了旅游公司,注册了红色大湾商标,还投资800多万新建了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涵盖旅游接待服务、产品加工体验、展销体验与直播等功能,这个农特产品中心就是花石乡大湾村特色产业项目的一部分。

余磊所在的这家公司则采用“公司+村创福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与服务,定保护价回收产品,订单带动全乡及周边乡镇农户发展红薯和南瓜等基地1000亩,户均增收1.5万元,为山区农户找一条增收产业。

“首批小香薯基地600亩,贝贝南瓜200亩,公司通过产品加工厂、农产品展销中心、电商中心及农产品餐饮体验中心可以为100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4万元。同时通过和村集体经济项目合作,年增加村集体分红收益20万元。”余磊说。

大湾村的自然禀赋优越,自古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这里是中国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其茶叶香气馥郁,经久耐泡。但过去村民自己生产的都是大路茶,形不成品牌,卖不上价钱。

为此,大湾村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在新屋组投资2000万元新建5484平方米集茶叶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厂。引进安徽蝠牌茶业有限公司入驻,解决大湾村以及全乡茶农茶叶销售难题,带动大湾村400余户茶农增收。

“通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可以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元。”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说。

同时,大湾村利用优势森林资源,发展山羊、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天麻、茯苓等林下种养业。总投资200万元建成大湾毛竹加工厂,解决了深山区毛竹销售难的问题。建设的1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改造了竹园品质。

今年40岁的余静是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2015年她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选派驻村干部,在大湾村一干就是8年。

“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和绿色资源优势,明确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有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余静说。

2018年,大湾村实现脱贫出列,2020年实现全部户脱贫,2021年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7.77万元,群众人均收入17038元,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旧貌换新颜。

赏美景、寻乡愁。依托“红”“绿”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产业,曾经贫困闭塞的小山村如今焕发着昂扬向上的生机。抚今追昔,老区人民正在秀美山水之间实现心中的憧憬与梦想。

编辑:赵家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