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4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李之杰 孙雨静 朱琛琛)初冬午后,阳光正好。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碧林园小区门口,几位居民正围在新启用的智能道闸旁有说有笑。“以前下班回来抢车位像‘打仗’,现在安心多了!”居民李大姐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个曾经因“停车难”矛盾不断的小区,通过社区党委搭台的“小巷议事会”,由居民自己商量出解决办法,解开了这个“心结”。
这正是蜀山区探索“党建+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巧解基层千千结的生动缩影。随着城市发展提速,居民需求升级传统调解方式难以再胜任纠纷解决重担,蜀山区用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探索出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路子。
织密一张网党员在身边
“有矛盾,找小五!”在蜀山区五里墩街道,这句话已成居民口头禅。由社区“两委”、红色小管家、党员志愿者、退休干部、律所专业力量等组成的“小五和事佬”队伍,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了邻里间的“润滑剂”。

五里墩街道党工委打造“小五和事佬”矛盾调解品牌,化解居民矛盾纠纷(资料图 央广网发 蜀山区委宣传部供)
蜀山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作用,整合党员志愿者、小区能人等力量,组建了23支像“小五预警巡查队”“皖安巡逻队”这样的群众巡查队伍,并聘请180名基层调解员。他们活跃在小区楼栋,准确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把调解触角延伸到最前端。
同时,蜀山区构建起“1+3+4+N”调解矩阵——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动派出所、律所、法院3方力量,组建消费、劳动、物业、家庭4类专业调解团队,积极吸纳“法律明白人”、红色小管家等N种居民自治力量,推动基层治理越来越规范、专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蜀山区基层调解员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89件,收集意见、建议346条,采纳284条,完成天玥小区健身场所设置、凤凰城二期充电桩安装等居民关心事项105件。
议事在一线群众唱主角
“事情商量着办,果然能办好!”碧林园小区道闸启用当天,居民们纷纷点赞。原来,社区党委通过“小巷议事会”,引导红色小管家、物管会牵头组织多轮协商,最终由全体业主共同出资安装了智能道闸,解决了外来车辆乱停放的顽疾。

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的“小巷议事会”围绕居民关切问题共商共治(资料图 央广网发 蜀山区委宣传部供)
蜀山区推动议事协商机制向基层延伸,将“小五和事佬”“马扎书记板凳会”等调解模式与“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联动机制深度融合。通过“凤凰夜话”“小巷议事会”等平台,小区党支部成员、业委会成员、热心居民代表坐在一起,自主协商解决环境卫生、规范停车等常见邻里纠纷。
截至目前,“凤凰夜话”“马扎书记板凳会”等已召开322期,先后收集消防改造、商铺车位、文化墙打造等395条民情问题,解决381件,完成率超96%;
“小巷议事会”开展120余次,解决违章建筑拆除、小区照明亮化等民生难题156件,切实将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汇聚民意、化解民忧的具体实践和服务成效。
码上解纠纷数据多跑路
“扫个码,问题直接反映到街道,太方便了!”在蜀山区,居民通过综治中心“和合码”平台,动动手指就能上报问题。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资源,高标准建成街道、社区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构建起“前端感知预警—中端智能分办—后端联动处置”的智慧治理链条,推动“人找问题”向“数据找人”转变。

蜀山区利用“和合码”平台,整合各部门调解力量,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央广网发 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把党组织的领导贯穿矛盾调解全过程,创新推行‘四步处置法’。”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法将矛盾纠纷划分为四个层级:简易事项现场调;一般事项分流调;复杂事项联席调;疑难事项提级调。通过精准分流、快速响应,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今年以来,“和合码”平台受理案件5342件,调解成功5259件,成功率98.4%。党建这根“绣花针”,正一针一线地织就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让千家万户的“结”变成了和谐相处的“节”。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