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池州11月19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包盛岚)北临长江,南依九华山,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以下简称“江南集中区”)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借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东风,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十五年来,这里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聚势成链,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安家落户,共同谱写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智慧篇章。
新材料产业: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
在池州市安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安新材)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我们四季度的订单已全部排满,生产线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安安新材业务部负责人刘瑞安介绍。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依托安徽汽车产业优势,我们与多家头部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刘瑞安表示,公司通过组建拥有20余年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获得186项专利技术,实现了年销售额40多亿元的突破。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刘瑞安斩钉截铁地说,“时代瞬息万变,只有紧跟政策导向,持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能制造: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安徽广远智能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里,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只有几名操作员在设备前观察。这家从传统电力企业转型而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展现出了“智造”的新面貌。
“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建设了研发中心,明确创新主线,将营业收入的6%以上作为新产品研发经费。”公司副总经理刘观赐介绍。
企业自主研发的广远智能电力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7×24小时在线作业和监控。“这不仅有效解决了生产人力不足问题,更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为培养专业人才,广远智能与池州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以实习基地模式为企业输送了200余名优秀技术人员。
商业航天:"箭星荷"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商业航天领域,“以箭带星、以星引荷、以荷布材”的产业生态正在江南集中区加速形成。星河动力公司作为链主企业,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江南集中区盘活贵池区牛头山镇的废旧矿山用地,助力企业建设牛头山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基地,为火箭发动机的地面试验提供了专属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功用于“苍穹”发动机研制试验、发动机与伺服系统的匹配试验,以及“智神星一号”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这一专业场地的建设,为江南集中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了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平台:产学研融合助推产业升级
作为企业创新大本营的轻合金研究院,坐落于江南集中区服务中心旁,以其独特的“1346”建设思路,打造“成果转化+转移中心+公共平台+科技金融”为一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研究院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为区域轻合金新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已与集中区1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研发的新产品、新工艺累计新增产值3亿元以上。
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集中区为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从招商第一步就做好完整规划。”江南集中区招商五局副局长、商业航天专班班长江曼介绍,“不论是启动资金的筹集、相关政策的解读、技术人才的输送等,都全力做优做强,致力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江南集中区始终致力于发挥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践行“绿灯给企业,红灯给自己”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今后工作中,集中区将持续弘扬‘四敢精神’,加快构建具有集中区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池州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江曼表示。
从新材料到智能装备,从商业航天到产学研协同创新,江南集中区正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助力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