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国11月1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董昱)今年以来,宁国市委宣传部锚定基层文化建设痛点,对标浙江湖州“政府引导+专业赋能+广泛参与”的先进模式,首选4个特色乡村创新推行文化特派员工作制度,以精准化谋划、项目化实施、节点化推进的闭环机制,打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文化从“输血”式供给转向“造血”式生长。

精准锚点:一村一策绘就文化蓝图

坚持“立足村情、贴合民意、联动部门”的项目化推进思路,让文化特派员成为乡村文化需求的“调研员”与资源整合的“连接器”。

通过全面摸排村情实际、广泛征集村民游客意见、吸纳乡镇负责人建议,联动文旅、农业农村、文联等部门会商研判,确保项目谋划精准落地。累计开展专题培训、交流研讨、项目论证活动6次,为各村量身定制文化发展路径:山门村聚焦“诗”文化,打造“在山门”乡村文化IP与文旅新场景;大村村以“集”为媒,推进“田美集”IP品牌计划;板桥村依托生态资源,推出“桥畔宿集·影摄计划”赋能民宿产业;千秋村深挖民族特色,以“畲族文创馆”活化非遗传承,形成“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落地见效:多元实践点燃乡村活力

围绕各村既定目标,通过项目策划评审会严把可行性与落地路径关,推动文化项目从蓝图变为实景。

山门村先后举办首期“寻趣山门”研学游,10月成立宁国首个村级诗社“山门诗社”,诗词步道首期工程完成设计,“宣城诗词之村”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大村村完成村史调研与“集万物”运营框架搭建,成功举办“中秋大集”,让乡土烟火气与文化味相融;板桥村成立“桥畔宿集”民宿联盟,出台规章制度、聘请荣誉顾问,通过手机摄影培训、《板桥之眼》摄影大赛激活村民参与热情,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千秋村畲族文创馆完成设计方案并进入招标流程,文创产品同步开展打样,为非遗活化奠定基础。

挂图作战:节点攻坚冲刺目标任务

为确保项目提质增效,细化完善项目推进台账,明确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实行节点化督办。

山门村将举办第二期研学游与首届山门诗会,全力冲刺“宣城诗词之村”申报,力争实现领域内零突破;大村村将完成四季大集方案编制,11-12月推出2款文创及农特产品,打造“田美村礼”特色礼盒;板桥村计划11月建成摄影打卡点与作品展示区,同步开展民宿服务培训、技能比赛并制作专题宣传片;千秋村将加速畲族文创馆建设,构建“文创+旅游”联动模式,让畲族文化在旅游场景中广泛传播。

编辑:刘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