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张元敏)冬日清晨,沿着铺满银杏落叶的乡村大道走进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这香味源自村民王师傅的家,也是他经营了三十多年的豆制品加工作坊。院子里,大缸、水桶里浸泡着饱满的黄豆;灶台上,大口铁锅中正用文火慢熬着新磨的豆浆,蒸汽氤氲——这正是制作千张、豆腐等豆制品的前期场景。

“干了三十多年,全靠这老手艺。”王师傅一边忙碌一边介绍。尽管如今新式食品层出不穷,但他凭借传统工艺制作的豆制品,因口感醇正、风味地道,始终深受本地及周边群众的欢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的作坊每日加工黄豆两百余斤,产品稳定供应周边乡镇的超市与集市。

在保证产量的同时,王师傅同样注重品质与可持续经营。他表示,豆腐渣与加工产生的清洗水,都会用于喂养牲畜和农田施肥,实现了“黄豆全身都是宝”的绿色循环。为应对市场需求并提升产品质量,他前些年还投资修建了一座小型冷库,有效保障了豆制品在夏季的品质稳定,为作坊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八岔村,像王师傅这样的豆制品加工作坊共有6家,这些小作坊在现代化背景下,依然凭借老手艺赢得市场,展现出传统技艺的旺盛生命力。这一“小产业”不仅有效满足了本地需求,带动了就业增收,更联动本地种植、养殖业,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模式。

下一步,头铺镇将加大对这类特色加工产业的扶持与引导,鼓励其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稳步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升级,并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加强服务指导,助力“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使其成为丰富群众生活、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扎实力量。

编辑:刘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