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六安11月14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陆瑶池)“今年我们村的大秋甜柿卖到了每斤15到20元,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初冬时节,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大化坪镇青枫岭村党总支书记韦孝春站在整理一新的甜柿基地中,向记者介绍道。这位在村里工作了14年的女书记,亲身见证了这个小山村从产业分散到品牌兴村的蜕变。
这个平均海拔700米的山村,如今凭借“一主两辅”的特色产业布局,走出一条品牌兴村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2024年,青枫岭村仅大秋甜柿、霍寿黑猪、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就突破55万元。
精准破局,从“愁销路”到“俏市场”
“以前村民最担心‘种得好却卖不好’。”青枫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思维回忆,刚到任时,面对村集体经济有基础,但产业“散、弱、难”的发展瓶颈,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将肉质脆甜、耐储运的大秋甜柿作为主打产业。
为消除农户顾虑,青枫岭村创新推行“包种苗供应、包技术指导、包销售渠道”的“三包”机制,半价向农户发放柿苗2000株,引导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村甜柿种植面积已超100亩,较试验初期增长5倍。
销售端同样实现突破。村里一方面对接合肥正大水果研究所达成购销协议,兜底收购半数鲜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化销售渠道,通过参与省年货节、对接景点民宿、瓜果市场等方式,为品牌及区域农产品搭建“走出去”的展示窗口,解决了“好货难销”的痛点。
品牌赋能,从“土特产”到“金名片”
“好产品也要会吆喝。”张思维介绍说,工作队依托青枫岭村高山生态优势,注册“香遇云尖”区域公共品牌,设计专属标识和统一礼盒包装,推动农产品从“论斤称”向“论盒卖”转变。
品牌建设更注重文化赋能。村里挖掘本地狮子舞非遗资源,成立狮子灯协会,将非遗表演融入甜柿采摘季;利用帮扶资金,拟将朱家湾甜柿基地升级为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主题柿子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线上推广方面,工作队培育村级电商主播,通过抖音账号、“霍货有名”平台进行宣传,2024年线上引流带动产品销量提升30%。
“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但直到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农产品才真正实现了价值提升。”韦孝春感慨道。
党建引领,从“带头干”到“一起干”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青枫岭村党总支入选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名单,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建立“决策同商、落实同抓、单位同帮”的工作机制。
“这14年来,我最大的体会是,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韦孝春说。村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全年召开村民议事会10次,围绕道路硬化、产业发展等议题收集意见48条,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在党员带头下,仅2024年,青枫岭村完成厕所改造122户、道路亮化20余公里,安装护栏2000余米,维修青四路破损路段,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独居老人陈学刚感慨:“现在村里让我到果园除草施肥,离家不远,还能增收,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如今,青枫岭村已成功申报2025年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望着满山柿林,韦孝春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香遇云尖’品牌建设,推动甜柿深加工项目落地,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从产业散弱到品牌响亮,从基础薄弱到村美民富,青枫岭村正用“甜柿经济”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