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关于淮河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这古老回响至今仍在寿县古城的靖淮门下荡漾,而寿州锣鼓正是这片土地最炽热的回应——它不只是音乐,更是一种会“说话”的乡音。

锣鼓的“话语”藏在每一个节奏和曲牌里。它不说悲苦,只言欢喜。是佳节时万象升平的集体欢呼,是技艺传承中不灭的热爱,更是淮河儿女乐观、豁达、坚韧集体性格最热烈的表达。它用铿锵的节奏诉说着历史,更诉说着这方百姓对家乡最直白的热爱与眷恋。

而这情感洪流由一代代传承人“翻译”,他们充满力量的双手、沉醉专注的神情,让无形的“话语”变得可见可感。从槌起槌落的瞬间,到汗水挥洒的晶莹,再到闻声而来的笑颜,锣鼓声最终融入寻常生活的每一次呼吸,成为永不落幕的生命交响。

我们记录下锣鼓与编钟的共鸣、与淮河水的交融,让声音不仅有力量,更有温度和深情。在靖淮门遥望淮水,我们听见的是穿越古今的生命律动,还有淮河两岸人民以家乡为纸、以锣鼓为墨,共同写就的最奔放、最炽热的幸福篇章。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