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0月21日消息(记者 刘畅司晨 通讯员 马丰成)秋风起,蟹脚痒。金秋十月,巢湖市槐林镇官塘村的“官塘大闸蟹”正式开捕,田间水畔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工人们提起沉甸甸的蟹笼,一只只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螃蟹接二连三跃出水面,活力十足。

工人们展示手中的螃蟹(央广网发巢湖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批刚出水的鲜蟹被迅速运至岸边,经过分拣、称重、捆扎等一系列流程,打包成一件件承载着“巢湖风味”的生鲜产品,发往各地市场。这些膏黄丰腴、肉质鲜甜的螃蟹,将为食客带来金秋时节的舌尖享受。
肥蟹满塘丰收在望
10月20日上午,秋雨初歇,巢湖市槐林镇开满家庭农场的蟹塘水光潋滟。工人轻驾小舟,穿梭塘间,将布下的地笼逐一收拢提起。笼口轻启的刹那,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肥蟹活蹦乱跳铺开来。
农场负责人袁开满手捧刚出水的螃蟹介绍:“从近期捕捞情况来看,今年螃蟹的个头与产量都有望超过去年。”有2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他随手拈起一只母蟹,“瞧这壳色青亮、肚白如玉,腹甲纹路清晰,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品质。”
农场养殖面积300多亩,大部分是稻虾共作,其中,螃蟹养殖面积20多亩,春季投放了一批优质蟹苗,目前正值试捕上市初期。“现阶段以三两左右的螃蟹为主,捕捞期可持续到春节前,越往后螃蟹越是肥美。”袁开满说:“我一直坚信‘好水养好蟹’,水质是根本。官塘村地处南大圩,水网纵横,塘水清澈无污染,是天然的养蟹宝地。”
产业富民振兴乡村
近年来,借助巢湖市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与技术辅导,官塘村将螃蟹养殖发展为致富的“黄金产业”。曾因技术难题一度放弃的袁开满,今年重整旗鼓即喜获丰收,预计螃蟹亩产量能达到200多斤,亩均产值能达到1.5万元。他还主动提出分享养殖经验,意在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发展。
目前,官塘村螃蟹已陆续成熟上市,预计11月初将进入最佳赏味期,后续上市螃蟹个头更为可观。这只小小的螃蟹,正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鼓足村民的“钱袋子”,铺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