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宿州市埇桥区汴河街道汴北社区,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丹青筑梦”志愿服务队的11名大学生志愿者,顶着36℃的高温,手持画笔在墙面上挥毫泼墨,将“六尺巷”的经典典故细细勾勒。这面原本单调的墙面,正悄然变身成为传递传统美德的“文化长廊”。

这支由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是宿州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由学院分团委书记王静担任指导老师,22级环境设计专业张轶男担任队长,成员涵盖视觉传达设计、书法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多个专业。此次墙绘活动,是他们“聚焦基层志愿服务”实践项目的重要环节。

志愿者正在墙绘(埇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六尺巷’的故事讲的是礼让和谐,我们希望通过墙绘,让居民抬头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队长张轶男一边调和颜料一边介绍。为了让活动贴合社区需求,7月2日至3日,志愿者们就已多次走访社区居委会,与工作人员座谈协商,结合前期勘察的社区环境,最终选定人流量大的汴水路墙面作为创作载体,既美化社区环境,又传递文明理念。

高温下,志愿者们分工协作:视觉传达专业的陶磊、徐乐负责构图起稿,书法学专业的郭斐、刘思函题写典故文字,环境设计专业的张轶男统筹色彩搭配,其他成员则忙着调颜料、递工具。汗水浸湿了志愿者的衣衫,但大家手中的画笔从未停歇。“能把专业所学用到社区服务中,特别有意义。”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鲍铭珺擦了擦额角的汗,继续专注于细节描绘。

据指导老师王静介绍,此次墙绘是团队暑期实践的重要内容。实践期间,志愿者们不仅完成“六尺巷”主题创作,还将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拍摄前后对比图记录环境变化,并计划制作实践Vlog和书面报告,全面呈现基层服务成果。“我们希望通过‘艺术+服务’的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也为社区注入文化活力。”

通过一天的高温炙烤,墙绘作品已初具雏形,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孩子们画得真好,这故事讲的道理也实在,路过看看心里都敞亮。”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据悉,该活动后续还将通过新闻报道、图片展等形式扩大影响,让“礼让”文化走进更多人心里。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宿州学院“聚焦基层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也是大学生用专业所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尝试,让青春力量在基层一线绽放光彩。(丁辉)

编辑:张琳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