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村‘救急难’互助社给你捐的500块钱,咱县不是有‘大病救助’项目吗,你抓紧申报看病,后续我们会持续关注你们一家的情况,尽全力做好帮扶工作。”日前,家住萧县杨楼镇郜洼行政村纵庄自然村70多岁的村民刘淑荣被查出患上淋巴癌,该村“救急难”互助社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捐款送到家中。
2023年初,在萧县民政局指导下,萧县部分行政村成立了“救急难”互助社,通过发动多方力量筹集资金等方式,将原有的政府单向救助模式转变为多项互助模式,及时对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而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紧急情况给予先行救助,实现扶危济困零距离。
“帮一把、扶一把、托一把,第一时间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同时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这就是我们建立互助社的初衷。最初时全县仅有51个,目前已扩展到全县276个行政村(社区)。”该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陈雨婷介绍。
为确保互助社早日正常运营,萧县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统一制定互助社建立流程、申报材料清单,规范组织章程、固定场所、活动人员,发放互助资金;并指导各互助社按照注册和备案两种形式,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募集社会资金,夯实资金基础。成立之初,该县下拨财政专项资金51万,各乡镇(街道)募集社会资金100多万元。
为规范互助社日常运营,该县科学设标,综合帮扶,规定互助社救助对象以具有本村(社区)户籍或是本村(社区)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为主;按照资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和转介服务为辅的救助方式,补充救助不超过500元每人次,应急救助不超过1000元每人次;救助内容主要是资金和实物救助,并为困难群众实施有针对性地救助帮扶措施,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系列帮扶服务。
“今年以来,全县‘救急难’互助社已累计实施救助260人次,涉及救助资金63126元。尽管互助社每次能够拿出来的救助资金不多,却弘扬了‘一家有难、全村帮扶’的向上向善正能量。”陈雨婷表示,下一步,全县“救急难”互助社将不断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推动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张祖北)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