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田畴稻叶齐,转过236省道的一条岔路,站在马路上,入目是大片的田地。盛夏,积水的稻田里呈现出一片希望的绿色,青葱柔软的稻苗在风中摇曳,空气中弥散着甘甜的草木香。田垄上的牌子写着:“发展稻虾共生,助力乡村振兴”,白衬衫、稻草帽,似火骄阳之下,一位老人驻守在这里,他是孙先富,是合肥万丰生态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重振旗鼓再出发:我有信心、有决心

初中毕业之后,孙先富早早投入社会开始创业,他先是创办了一家鞋厂,2016年,又开始和朋友合伙养殖螃蟹,但那年久旱后又逢大涝,亏损有几十万之多,项目盈亏破产,合作伙伴撤资。53岁的他本可以靠着自己的鞋厂,继续追求平稳安定,但孙先富并没有因为失败而就此止步。

孙先富在稻虾养殖田(央广网发 刘宝摄)

2016年底,省农委开始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的建设工作,响应政府号召,孙先富又重振旗鼓,做起了稻虾综合养殖。“这次我有信心,有决心将它做好!”

和传统的稻田种植不同,稻虾养殖需要在稻田中挖循环沟养虾,几乎占去原有稻田20%的总面积。乡亲们纷纷质疑:“好好的农田为啥要挖沟?”

在政策的扶持下,他力排众议,全身心扎进农田之中。在2018年,也就是万丰合作社稻虾养殖基地建立的第二年,孙先富与其团队养殖的籼米就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中一炮打响,获得金奖,“浮顶山、田园三庄、皖之稻”等品牌的名声响彻合肥。

说起稻虾共生的成功,孙先富拍拍装满大米的袋子,满脸骄傲:“我的米不用菜都能吃好几碗饭!”

乡村振兴齐发力:要带动农户共同富裕

稻虾共生打响第一炮后,孙先富加紧扩大产业规模,用公司+农场+社员模式,拉着周边农户一起干。

孙先富向团队成员展示荣誉证书(央广网发 何晓微摄)

“我想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大家富才是最真的富!”孙先富立誓让稻虾共生造福更多的村民,他也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开展帮扶培训,带动周边农户联合种植,让千亩养殖田带动万家农户一起增收。目前,合作社以联合体带动农户576家,田地总面积19700亩。

2022年,孙先富停办了鞋厂,全心全意扑在这千亩养殖田上。“在田里让我感到更亲切”,虽然孙先富今年2月就已退休,但是依然可以看到他在田埂劳作的身影。

勇担社会责任:不忘初心映大爱

孙先富从泥田中走来,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用稻虾米回报社会。2020年,孙先富积极与小井庄村委会共同抗疫,志愿捐献共计3600斤稻虾米,其中1500斤远派湖北。抗洪救灾时,合作社号召群众筹集并捐献稻虾米、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同时捐款数万元。

数十年创业,孙先富敢想敢干,用创新开拓全新致富路。岁月催生华发,更添殷殷之情。发名成业后,他不忘“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抱负,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正如青青稻苗逐渐种遍小井庄。(权杨晨、何晓微刘宝、何晓微/图)

编辑:张宣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