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时村镇梁寨村的地头上,一辆辆秸秆粉碎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轰鸣,不一会儿,一排排秸秆茬子便不见了,露出了一片平整的田地。农户钱桂芝感叹道:“还是有专业机械好啊,秸秆一会儿就被收走了……”

经过搂草、打捆、装车等“一条龙”作业,小麦秸秆快速离田,装满秸秆捆的货车缓缓驶入宋路沟农发集团。

“我们公司主要负责梁寨、冲疃、油坊等几个村的麦秸收储,通过秸秆打包回收压块,完成秸秆收运,目前已经收1000多吨了。”宋路沟农发集团负责人胡惠龙,边指挥工人摆放秸秆捆边介绍道,“我们不光收麦秸,还收豆秸,公司和村民之间属于‘两不找’的模式,公司不收取机械使用费,拉走麦秸秆也不用给村民支付费用。打捆机在地里将麦茬打成捆运到我们厂里,后期经过加工柔丝,然后发往养殖场,做牛羊的养殖饲料。”

一摞摞秸秆捆整齐摆放在厂区内,工人李德强正在往机器里填放秸秆,通过烘干、粉碎,再经过颗粒机的挤压等一系列操作,秸秆变成了一颗颗圆柱状的大颗粒。“秸秆颗粒不易腐烂,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营养丰富,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还可以添加适合牛羊食用的精饲料,保证营养均衡。”李德强说。

宋路沟农发集团在满足自用秸秆的同时,主动联系食用菌企业、发电厂,将收储秸秆充分运用到畜禽养殖、食用菌、发电等各大行业,每年可以处理秸秆1万吨左右,加工后产值能达到800万元左右。

“我们的工作不仅能使秸秆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加快了下一季作物播种的进度,还能带动周边村30多人就业,日薪能达到150元至200元。”胡惠龙介绍说,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各种收割机、粉碎机、打包机等农机高效利用,不仅让秸秆变废为宝,也架起了农业种植和畜牧产业之间的桥梁。

“今年时村镇主推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模式,解决了群众田间秸秆量大的问题。同时,企业收取秸秆需要支付给村集体每亩6元的费用,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收储企业的营商环境服务工作,使其走向精品加工之路,增加收储企业秸秆综合利用的附加值。”时村镇宣传委员刘辉说。(赵鹏)

编辑:徐秋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