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近日,随着一批崭新、多彩的健身器材在合肥市包河区徽昌苑小区广场投入使用,这片沉寂已久的空地迅速“活”了起来。从“望锈止步”到“健身打卡”,这场“焕新”不仅为小区注入了新活力,更成为滨湖世纪社区昌贵网格党委精准对接民意、高效链接资源、扎实推进“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的生动实践。

主动跨前:从“被动等修”到“高效破局”

这些器材陪伴小区走过许多个春秋,如今因长期暴露在户外,锈迹丛生、零件松动,成了居民口中的“隐患角”。面对“修则治标不治本、换又资金紧张”的两难境地,昌贵网格党委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跨前、谋求破局。网格党委将此事列入重点民生清单,组织网格员深入走访居民,摸清安全隐患和改造诉求后,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提交详实的民意调研与安全评估材料,成功争取到专项项目支持。项目从“居民期盼”变为“落实日程”,实现了从“被动等修”到“主动争取”的转变。

改造前(央广网发 胡玉霞摄)

改造中(央广网发 胡玉霞摄)

改造后(央广网发 胡玉霞摄)

精准落地:从“一换了之”到“全龄适配”

项目落实后,昌贵网格党委并未“一换了之”,而是坚持科学规划、共建共治。“老年人喜欢的太空漫步机一定要留!”“年轻人要有力量训练的场地!”“孩子的秋千要安全又漂亮!”……为让改造更贴合居民需求,社区依托“有邻·一楼见”议事会,通过线上征询、线下协商等方式,广泛征集“金点子”,共收到居民意见建议三十余条。工作人员多次与居民代表、物业现场踏勘、反复推敲,最终形成兼顾安全性、趣味性与多样性的“全龄健身布局方案”。

如今,这片公共空间焕然一新:上肢牵引器、太极揉推器成为老年人的舒展天地;蹬力器、单双杠成了中青年的力量场;安全稳靠的秋千,让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小区上空。

治理增效:从“设施焕新”到“幸福满格”

“以前晚上黑乎乎的,器材咯吱响,根本不敢用。现在好了,我每天都下来‘打卡’!”居民张阿姨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满意回执单”。

健身器材“小更新”,撬动的是居民“大幸福”。今年以来,网格党委通过“居民点单—部门派单—网格接单”的工作机制,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民生实事,在徽昌苑小区,老旧电梯更新和消防设施升级改造两项工程稳步推进。由居民组成的“护+”安全巡查队,每天穿着红马甲在施工区域巡查安全、反馈问题、推动整改,成为工程质量的“民间监督员”。在小区环境改善方面,网格党委不仅更换了破旧座椅和昏暗路灯,还通过微项目、微更新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通过党员亮身份、活动项目化,打造了“五谷劳动实践课”“楼组益起来“有邻公益集市”“小区合伙人”“有邻·共享妈妈”等多个公益项目,构建起一个有温度、能互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编辑:刘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