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鱼灯不是“春节限定”,或是“夏日新品”。7月下旬,在歙县徽州古城景区和渔梁古镇,鱼龙共舞奇妙夏游,这剂“凉方”有点“燃”。水乡并非专属江南河汊,也氤氲着皖北风情。7月18日晚,“皖北旅游大环线”在阜阳颍上管仲老街精彩发布,颍上百里水乡成为旅游风景道,舟车“驾游”有看头。
据统计,自5月14日至7月25日,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主题活动开展3932项,多地联动开展“皖美夏日”系列文旅活动,以多元融合为特色,串联起非遗体验、体育赛事、美食嘉年华、文化演出等多彩活动,形成“全域有亮点,周周有精彩”的夏日文旅盛宴。
安徽正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力争今年实现国内旅游总花费破万亿元,入境游客人数实现倍增。
近年来,我省先后创建黟县、霍山县、黄山市屯溪区、潜山市、金寨县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歙县、青阳县等24个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围绕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全省将推动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区三圈四带”,分别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文化旅游带。
优质旅游产品增加供给,多样化融合业态加速更新,为江淮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
去年,琅琊山获评5A级旅游景区。今年5月,我省新认定4A级旅游景区9家,总数达到225家。“一景一案”改造,丰富消费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目前全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已达691家,其中5A级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3家。一系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文旅特色小镇、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地人头攒动,成为游客青睐的新选择。
当前,全省乡村旅游接待量已占全省游客接待量的50%以上。西递村、小岗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总数居全国第2位)。全国甲、乙级民宿入选数(共19家)居全国第3位。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旅游演艺、夜间旅游、云旅游等新业态热热闹闹。避暑旅游、工业旅游、自驾游、低空飞行等风生水起,皖南川藏线、大别山风景道、中国红岭公路、皖浙1号线等旅游风景道车流如织。据了解,我省先后培育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40个,安徽省旅游风景道18条,红色旅游景区(点)137个,皖美金银牌民宿957家。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单兵作战”到“系统协同”,安徽各地创新举措,放大稀缺,嫁接特色,攥指成拳。
黟县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保护利用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古民居保护利用。金寨县探索“1+N”精准结对扶贫等模式,小南京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大湾村旅游脱贫故事赢得全国瞩目。滁州市南谯区作为国家级“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单位,探索出乡村旅游模式。
去年,全省入境旅游快速增长,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94.8%、124.1%。我省将有序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多层次提升安徽文旅国际化品质,打造联程国际精品旅游线路,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文旅消费选择。在合肥、黄山机场及高铁站建立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好的通信、交通、文旅等方面服务。
本报记者 晋文婧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