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酸奶到饮料,从粉剂到冻干胶囊,市面上的益生菌类产品不胜枚举。

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被证实,益生菌的作用与功效愈发被重视,一系列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益生菌产品被不断开发出来,引起广泛关注。

益生菌的定义及特性

“益生菌”是一类“对生命有益”的活菌。1965年美国Lilly和Stillwell首次提出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并定义为能刺激一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种微生物物质。1989年,Roy Fuller把益生菌定义为“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的口服的活的微生物”。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益生菌的科学定义: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全世界广泛使用。

益生菌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

安全性:非病原菌,对宿主无致病性,无副作用;

存活特性:对胃酸等消化液有耐受性,能够保持活性,以活菌的状态到达肠道并能在肠道内增殖;

功能性:能够改善肠道内菌群,产生有用的酶类和其他代谢物。

益生菌的种类及常用菌种

益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常用益生菌大体可分成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魏茨曼氏菌类(如凝结魏茨曼氏菌等)、链球菌类(如唾液链球菌等)以及其他类(如酵母菌、丙酸杆菌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公告》,可用于食品的菌种有17个属38个种/亚种(详见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有14个株,且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对于符合益生菌定义但未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的菌种,可依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用于食品。

需要强调的是,益生菌属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但是可用于食品的菌种不一定就是益生菌。只有在进行分离鉴定、安全评价及功能试验后符合益生菌概念的,才能称为益生菌。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NFIA 131—2021《益生菌食品》,益生菌食品使用的益生菌菌种,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及公告的规定,同时符合《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及公告的规定,或符合经过国家批准并注册的保健食品用菌种名单;名单及公告如规定了菌株的也应当符合规定。标准附录列出了《益生菌食品》菌种参考名单,名单随获得通过注册情况予以对应增补。

益生菌的保健功能

益生菌的保健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保护、免疫、抑菌、平衡、营养”,作用机制主要是补充肠道有益菌,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增强体内屏障功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及繁殖,调整肠道菌群;发酵糖类产生醋酸及乳酸,促进肠蠕动;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激活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免疫能力;减少体内毒素。

1.增强免疫力

有益菌群在人体内长期寄居,与人体达成一种共生关系,促使机体产生能抗同类病原菌的抗体及一些有抑制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益生菌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和提高免疫球蛋白特别是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等,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2.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

益生菌能在体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系统。益生菌进入肠道后,即在肠内进行繁殖,抑制病原菌和有害人体健康的细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维持肠内菌群平衡的作用。此外,肠道益生菌群还通过与外来菌群竞争营养物质来抑制杂菌繁殖。

3.促进消化、通便

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促进宿主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并预防便秘的发生。研究发现,益生菌在体内可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葡萄糖苷酶等,它们可有效促进下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4.抗氧化、延缓衰老

嗜酸乳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代谢产生的乳酸可抑制肠内有害细菌产生腐败物,延缓机体衰老过程。双歧杆菌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增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加速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减少自由基参与氧化反应所致的机体衰老。

5.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

益生菌能吸附食物中的胆固醇,促使其向体外排泄;还能吸附肠内的胆汁酸,抑制肝的胆固醇合成或使胆固醇在血浆和肝脏中再分配,最终减少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另外,一些益生菌可以通过释放胆盐水解酶,使胆盐从结合态转变为脱结合态,与胆固醇共同沉淀,起到改善血脂的作用。

此外,益生菌还有缓解乳糖不耐受症、抗感染、抗高血压等作用。

益生菌产品的选择

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既有普通食品,也有保健食品和药品等。含益生菌类的普通食品一般为乳粉、酸奶、饮料等食品形态。益生菌类保健食品除具有食品形态的产品外,更多采用了药品的剂型,如粉剂、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微胶囊等,产品宣称的保健功能主要包括调节肠道菌群、通便和增强免疫力三种。益生菌类药品有其功能主治和适应证,一般用于治疗肠炎、腹泻、便秘、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等病症,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消费者在选购益生菌产品时要注意判断产品的属性,属于保健食品的,要看其是否有保健食品专有标识(蓝帽子),功能宣称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属于普通食品的,则不能有功能宣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的定义,益生菌应当是活菌。因此,衡量益生菌产品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活性菌含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IFST 009—2022《食品用益生菌通则》中规定,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应标示在保质期内的益生菌活菌数量,推荐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107CFU/g(mL)。不含活菌(益生菌)的产品,不应以“食品用益生菌”“食品加工用菌种(益生菌)”“益生菌××”“含有益生菌××”或其他等效名称命名。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注意标签标示,如果标注了“杀菌型”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则产品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益生菌产品。

不同的益生菌产品一般针对不同的人群,如儿童、成人、老年人、孕妇等。消费者在选购益生菌食品时,可参考产品标签上的相关信息,如所含菌株、适用人群等,以确保所选产品符合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对于声称含有活性益生菌的普通液态食品,选购时应重点关注货架温度条件和保质期内所含活菌数,尽量选购生产日期距购买时间较近的产品,存放时应置于冷藏条件下(2℃~6℃),并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对于声称含有活性益生菌的普通固态食品,如益生菌固体饮料,通常每袋活菌数在100亿个以上,存放时虽然不像液态益生菌产品那样对温度十分敏感,但最好也存放在20℃以下的环境中。

经过严格科学评价的益生菌菌株对正常人是安全的,大部分人群服用益生菌一般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也不会产生依赖,但在食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冲调食用的粉末或颗粒状含益生菌食品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提示的水温;益生菌与其他药物同时食用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抗菌药物,建议食用含益生菌食品与服用抗菌药物时间间隔在2小时及以上;肠胃功能较差者食用益生菌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腹泻、胃痛等不适感等,因此在选用益生菌产品时,应遵循产品说明或咨询医生,确保安全有效地摄入益生菌。

(作者:王志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编辑:张瀚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