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杭州党湾一小:教学两端抓课改 人本文化绘底色

2017-10-30 15:44:00来源:新华网

  十八年,是一个终止符,它意味着我们走出稚嫩,迈向成熟与责任;十八年,又是一个冲锋号,它提醒着我们承载梦想与信念,蓄势待发。

  2017年,是许建松在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党湾一小”)任教的第十八个年头,从语文老师到教导主任,再到一校之长,许建松始终肩负责任、心怀希望,“人”字为本,“做”字当头,与党湾一小并排逐梦。

  “三和”文化培育“勤诚”土壤

  作为一座边远农村学校,党湾一小的各项成绩在萧山区甚至杭州市名类前茅。它是浙江省示范小学、杭州市智慧示范学校、萧山区一级学校、萧山区科学发展示范性学校,拥有萧山区级名教师3名,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优秀教师20名,市区优秀班主任12名,名优教师比例37.2%,配备3D打印教室、安排智能机器人编程等科目……

  “一个人撬不起一个学校的发展”。对于取得的成绩,许建松将其归功于全校师生。教师“大气合作,务实担当,追求卓越”,学生“勤恳奋进,品学兼优,胸怀远志”,这是深厚的学校文化。

  钱塘江水冲出的沙地人“勤诚”精神,浸润着党湾人,也成了党湾一小的文化之根。立足“勤诚”,结合学校发展,许建松带领全校师生逐渐提炼和丰富了“与自然和,与人际和,与时代和”为主流内涵与特征的学校“三和文化”,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他人的和衷共济、人与时代的和合相融”。

  自然之和——通过“环保与生命”教育,培植学生坚守底线;人际之和——通过“书香与感恩”教育,培植学生打上底色;时代之和——通过“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教育,培植学生夯实底蕴。

  在党湾一小,“三和”文化处处可寻。款款文字、段段花絮,讲述着学校文化的寻根与发展的足迹;熠熠生辉的荣誉展厅,宣示着以文化立校的精神追求;以“三和”内容设计的三幢楼体,让文化更加触手可得。为进一步丰富自然、人际、时代的“三和”内涵的展现,党湾一小还修饰了教工教研吧厅、添置了生态流动读柜、设置了动物生命栖所、安摆了运动休闲一角。“三和”从一句口号,到触手可及,逐渐发展成了文化立校的方向、文化立校的标杆、文化立校的底气。

  “圈养”式管理培养教师队伍

  跑着去上课,跑回来教研,为校园活动东奔西跑。在党湾一小,随处可见“脚下带风”的老师。

  “让每个老师在‘圈养’中被赏识”,2015年,时任副校长的许建松在萧山区一次教学工作交流活动中,提出了对于教职工管理的看法,尤其解释了如何“圈养”。看似简单粗暴的表达,却是许建松在教育这条路上摸索了十几年的成果。

  和大部分的农村小学一样,党湾一小面临着教师团队年轻化的问题,青年教师的培养,关乎学校未来的积淀,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虽“刻不容缓”,却不可“拔苗助长”。“新教师成长共同体——教学新锐成长共同体——学术委员成长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站”,党湾一小为每一位踏进学校的老师,都量身制定了一套“梯队培养”计划。

  根据“梯队培养”计划,上岗1到3年的青年教师,组成了“新教师成长共同体”,上课、备课、师生交流,针对常规教学,通过以老带新,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独当一面;走进第二梯队,“教学新锐成长共同体”主攻教师的专业拔高;第三梯队,“学术委员成长共同体”,让评选上“教坛新秀”的老师,依然赶超进步;直至“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在岗一天,党湾一小的教师们就一直处在进行时。

  许建松是这样培养教师的,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节奏快、效率高、要求严”,他坚持“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的管理信仰,相信“适度的强迫”最终会成为自觉地进步。

  “上半年,我们承办了两场特级教师工作站活动,一场教科所徐和平专家报告会,一次小语理事来校集体调研,五次区级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18位老师在区级及以上平台上公开展示,40多项教师专业竞赛成绩、13个课题在区级立项。这些对于一所边远农村且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5周岁的学校来讲,实属不易。”许建松说道。

  “课程改革”助力学生绘好人生底色

  学校培育着教师成长,更摇曳着每个孩子的梦。党湾一小坚持以力争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姿态,站立在学校办学的高度,举全校之力,探寻与做好“课程改革”这篇文章。

  课程改革上,党湾一小在已有的20门校内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推出铅笔起步课程、硬笔教学课程、校本导读欣赏课程、全员三跳及排球课程、足球起步课程5门课程,长短课结合,实现半数学生的走班制上课;引进校外每周一课时的陶泥社团精品课程,做大做强学校艺术类课程;课改,挖掘出学生们更多潜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学生主体参与度越来越高。

  课程的创新只是第一步,对于学生的培养,党湾一小更强调学生润物无声的品格锻造。

  “爱 ”“诚”“勤”“志”“敬”“责”,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年一个目标,引导教育学生逐级学习品质。重拾分别见面问好、不乱踩草坪、不丢垃圾、墙壁不留脚印、拾金不昧等一小学生行为规范品质,形成鲜明并有烙印的一小学生“N”大好习惯。

  学校还引导学生从“冲动感、喜爱感、饥渴感”三感角度出发,营造到处有书看、时时想看书的书香氛围,流动的书香漂流让书香校园不光只有数据,更要有身影和实效。“三和”文化写进歌里,口口相传,高声吟唱;“孟母三迁”“凿壁偷光”画在门上,醒己律人;行为规范、优秀品格记在心里,更体现在行动上。

  于教师,努力从构建“教师正中央”为核心理念的动态教师培养与发展;于学生,构建“核心素养”为终极归属的学生培育与发展;于学校,构建以“单位情节”为美丽梦想的教工管理与融合,努力让管理更接地气、释放出更多的教学管理红利。

  在“三和”文化的熏陶中,全校教职工奋进护航下,党湾一小的孩子们承载梦想与信念,蓄势待发。(记者 刘志媛)

编辑: 谢梦洁
关键词: 萧山;党湾一小;人本文化;教学

杭州党湾一小:教学两端抓课改 人本文化绘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