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消费升级,如何让粮农朋友有利可图?

2017-07-07 10: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张程)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说到粮食产销,不禁令农民朋友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种粮农户在全部农民中占比超过四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挤压,种粮利润微薄,粮农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较为明显。

  但是,和粮农收益微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进口洋品牌粮食不仅卖出高价,而且供不应求。正所谓“粮安天下,农稳人心”,如何适应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求,既关乎到在改革中稳定粮农的收入预期,也关系到中国粮的国际竞争力。

  2015年初,大批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抢购大米事件至今仍令国人深深思考。那么,相比起日本大米,国产米缺的究竟是质量还是品牌呢?这个问题在国家粮食局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张承志看来,其根源在于现阶段我国高品质粮食仍不足以满足市场日渐强劲的购买需求。

  张承志:总体上标准粉、特级粉、东北大米、南方籼米仍是市场主流,也就是千人一面、万人一米。还有到日本买大米这种极端现象,目前市场上高品质大米、专用面粉、高端食用油脂、及全谷物产品可选择余地很小,高端个性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而对高品质产品没有形成可靠的质量保障。总体而言粮食产业的传统特征仍十分明显,初级加工产能结构性过剩,精深加工的产业规模总体较小,粮食加工产业链条短,深加工后端产品品种不足。

  针对未来我国粮食产业如何延长产业链、塑造供给链、提升价值链,张承志给出了三点建议。

  张承志:第一个研发粮食去库存的相关技术,深化研究饲料营养以及使用性,淀粉、蛋白等加工新经过及新用途。在过腹转化、深加工等传统领域延长产业链,研发沉玉米的安全利用,非食品产品开发,燃料乙醇提高应用量等新技术,积极探索消化玉米库存的新途径,拓宽去库存的渠道。

  第二个增加优质粮油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粮食产品,比如说运动员食品,糖尿病人食品,减肥者适用的食品,原粮的提质进档、优质优价产业支撑技术,比如说品质检测专收、专储、专用的基础设施,粮油质量和营养的机理及应用,可靠完整的粮食安全质量追溯机制。

  三是研究开发低成本、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加工新技术,引导企业对粮油适度加工,比如说大米、小麦、大宗油脂适度加工综合评价和在线控制技术,加工及口感以及营养的规律研究及相应的加工标准。

  记者手札:

  我是记者张程,如何让粮农朋友有利可图,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我在采访过后细细总结,为大家送上三个锦囊。

  首先,节粮减损。事实上,中国的粮食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每年浪费的粮食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接近每年从国外进口粮食总量的一半。背后的首要原因,在于农户的储粮环节因为条件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所以,有节流才有盈余,省下的就是赚到的。

  其次,精深加工。从吃的角度来看,粮食不仅可以转化为馒头、米饭、面条,也可以加工成面包、饼干、零食、保健品:我国的中筋小麦早就供过于求,但优质专用的强弱筋小麦仍然远远不足。另外,粮食的副产品也是饲料,还是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唯有吃干榨尽,才有产业链的延长,才能针对特定的、小众的需求提供有的放矢产品,寻找更多卖点。

  第三,粮食品牌化与功能化。现如今,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国产好大米大多以地域命名,比如东北大米、五常大米、安徽大米,知名度高的市场化品牌诸如福临门、金龙鱼却以中低档米为主,所以就无怪乎消费者会跑到日本抢购。固然高价格不一定代表高品质,但品牌却是实现优质优价的先决条件。

编辑: 王肖军
关键词: 粮食;粮价;大米

消费升级,如何让粮农朋友有利可图?

2015年初,大批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抢购大米事件至今仍令国人深深思考。那么,相比起日本大米,国产米缺的究竟是质量还是品牌呢?这个问题在国家粮食局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张承志看来,其根源在于现阶段我国高品质粮食仍不足以满足市场日渐强劲的购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