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封面文章

[看焦点]耕地经营规模大 粮食产量不增反低

2014-04-08 07:45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粮食种植规模效益高、机械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就会收成好,这是大家的普遍共识。然而,记者在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浚县和滑县两地采访时发现,这种规模化经营并非只有利,也有弊。规模过大,反而会影响粮食产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许伟 任磊萍 李凡)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河南省粮食大县滑县记者看到,春耕时节小麦田里郁郁葱葱,大型的喷灌设施正在浇拔节水。然而,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却对这片生机勃勃的麦田抱有质疑。他说,这片麦田属于当地一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如果从外行角度来看的话,小麦长势还不错,但骗不了内行。

  黄国兴:“西边就是合作社的地,还在浇地,那小麦让人看着心疼。看有人浇地,我问是浇地不,说是。我说是合作社的人呢,还是光帮忙浇浇地。他说光浇浇地,我说这地也就(亩产)五、六百斤。”

  黄国兴承包了50亩地种小麦,因为懂技术,小麦产量能达到亩产近1400斤,在当地是有名的高产户。作为农业“土专家”,小麦长得好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当地一些合作社的小麦田,在黄国兴看来,管理过于粗糙,小麦不是浇浇水、施施肥就能种好的。

  黄国兴:“种不好地,一眼就看出来了,一问就中了,这地都是合作社的地。种得多,管理不过来。”

  在粮食种植面积上,黄国兴认为自己承包50亩地刚刚好。针对合作社承包土地过多,种不好粮食的说法,滑县一些普通农户也表示赞成。他们认为,粮食专业合作社如果承包的土地规模太大,在粮食产量上跟他们的精耕细作根本没法比。

  黄国兴:“现在小麦能打一千多斤,他五百斤都打不了。我是自己种的,小麦每年都是一千多斤,合作社五百斤,是在倒退。你看流转的地长得怎么样,管理不了,国家给的啥补贴不知道。”

  情况真是这样吗?鹤壁市浚县国兵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社长熊秀杰说,合作社的耕地面积过大,确实会影响粮食的产量,但是他认为,影响有限,通过规模种植还是比一家一户的种植更科学。

  熊秀杰:“农户精耕细作是时间短,比如小麦浇水,种三亩地,可能三个小时就浇完了。种粮大户可能需要三天、五天,这就影响它出苗了,玉米可以出苗晚三天,都在30到50斤的影响。”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陈江南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