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视频 > 医者先锋

《医者先锋》第七集:唯有良知 烛照未来

2017-10-19 09:59  来源:cnr我要评论 

  清晨,穿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前的车水马龙和嘈杂的门诊大厅,我来到门诊楼二层的特需诊室,今天是放疗科主任李晔雄出门诊的日子。

  听说,他是一个挺严肃的人。

  小小的诊室被患者和家属挤满,李晔雄被簇拥着坐在中间,他正拿着一张CT片子对着阅片灯仔细查看……

  “电话都留好了吧?”“之前的病理切片拿过来,我们要重新复诊一下”干练的李晔雄说话绝不拖泥带水。

  “你这病例上广泛的‘泛’字写错了啊”,即使患者旧病案上的一个错别字也要纠正过来,细致、严谨,眼里容不下一点瑕疵。看的出来,这是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

  趁着李晔雄喝水松口气儿的间隙,我们赶紧凑上前说明来意,他微微一怔,起身简单寒暄了两句,又迅速恢复到工作状态。而有力的握手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

  “顺”,不是际遇,而是能力

  今年54的李晔雄在别人眼里是一个走得很“顺”,什么都赶上了“点儿”的人。

  常说自己来自“湖南农村小地方”的他,1979年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阴差阳错”地被录入第四志愿——著名的湘雅医学院,即使不喜欢学医过程中的“死记硬背”,但在校的五年间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做事严谨,追求完美,这是李晔雄对自己性格的评价,而这也恰是一个优秀医者应该具备的特点。

  21岁,李晔雄从湘雅医学院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最好的科室之一——放射治疗科。

  “当年带教的老师们对我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年轻人世界观的形成,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古往今来,良师出高徒,对此,李晔雄深信不疑。

  前辈们教会年轻人的不只是专业技能,更是把‘以德为先’作为几十年来科室文化传承的首位。“要先做人,再做事,这个是最最重要的!”李晔雄几次强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的医疗技术和学术水平比国内高出很多,李晔雄脚踏实地干了十年临床后,也想“出去看看”,他选择了瑞士。

  出国前,李晔雄一个月工资只有200块钱,他没想到在瑞士第一年的年薪就有三十多万人民币。后来,他从瑞士又到美国,读完医学博士后,终于放弃“高薪”主动回国。

  忠于自己的内心,一直是他做选择的依据。

  2000年,回国仅一年,只有38岁的李晔雄顺利接任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

  “当年的老前辈们都是我的贵人,我当科主任的时候还是副教授,这么大的一个科室,让我来担任科主任,还是冒了很大的职业风险。”李晔雄瞪大了眼睛,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李晔雄不负重托,对科室的建设和学科的推进,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建立一系列科室制度、建设精确放射治疗体系、培养放射治疗后备力量,李晔雄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中国放射治疗的发展上。

  他就是这样,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骨子里、言语中都渗透出性格中的单纯和执着。在我看来,这些令人羡慕的“顺”,不只是际遇,更是一种能力。

  十七载,兢兢业业,带领团队占领放疗科研高地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是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外行看来,放疗这一行“功在设备”,似乎只要设备好,就可以了。而实际上,当一个放疗医生并不容易。从分析病情到病理阅片,从设计治疗方案到评价治疗计划,从实施治疗方案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少了哪方面功力都不是一个好的放疗医生。

  “病理影像,肿瘤学、放射物理、放射生物、计算机,哪个不懂都不行”,李晔雄很认真的说。

  “图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技术是我们目前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十多年来,李晔雄积极倡导科室引进先进设备,与国际放射治疗的发展接轨,推动中国的放射治疗进入精确治疗时代。

  技术上的进步不但改变了部分肿瘤的综合治疗模式、提高了肿瘤的治愈率,对患者的毒副作用也在减少,也很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作为一个在国际国内都享有知名度的科室,“掌舵人”李晔雄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科室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81部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论文和综述3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9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最高24分。

  “一定要有进取精神,大家都在前进,不进则退,就是看谁跑得最快,跑得最好。”李晔雄斩钉截铁地说。

  作为医生,一切新技术的开展,最终目的都是要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

  放疗科每一位新收治的病人在做放疗之前,都要经过科室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共同讨论,目的就是要给病人最好的综合治疗方式和放疗计划,修正不当之处。讨论过程中,一方面资深专家将分析思路展现给在场医生,另一方面,新晋和进修医生也能增长见识。对于现场遇到的疑难病例,若有研究价值,还会讨论是否进行下一步科研。由此,科室的整体学术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现在,我们医院的放疗设备和治疗水平已经毫不逊色于国际一线的放疗中心,从规模上来讲,我们甚至还有一定优势。”李晔雄津津乐道。

  因为多年致力于放疗领域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常见淋巴瘤的病例和临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李晔雄获得了业内最具权威的非政府奖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大事业要有大格局

  格局有多大,目标就有多远,干劲就有多足。

  为了及时了解国外先进的放疗理念和技术,李晔雄每天都要看一大摞国际上最新的学术文献。他的学生们也调侃,看文献、写论文是主任最大的兴趣爱好。

  李晔雄现在最关注的,还是怎样推进中国整个放射治疗的学科进展。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放疗培训系统还不是很好,我们毕业之后就分配到医院,然后就是师傅带徒弟,很多单位根本没有系统培训。”

  其实,对于放射治疗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李晔雄2000年刚从美国回来时便开始倡导,在科内首推的就是“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从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培养医生,尤其在放射物理方面更是着重培养。

  每年在全国举办多个学术会议,推广放射治疗知识;

  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至少50名放射治疗专业的规培生;

  每年来医院参加短期学习的进修人员也有近百人。

  “目前国际上著名的放疗专家和我都很熟,除了临床工作外,还得让大家出去见世面。”放疗科每年都会选派科里各年资的医生去国外参观或接受培训。

  得益于不断地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优秀医生交流,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不仅掌握了全球先进知识,还展示自身的科研成果,并把多项成果推进国际指南。

  “要让大家觉得在科里有奔头。”这也是李晔雄这个科室主任最本色的考虑。

  一个行业成体系的发展,还需要自主知识产权铺路。在放疗界,由于国外设备厂商的技术垄断,放疗设备价格高昂,国家投入不足,都导致肿瘤的放射治疗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像我们这种大的专科医院,80%都是外地患者,就那么几台机器,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2点,一台机器治疗病人的数量是国外的两三倍。”李晔雄有点无奈。

  未来,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支持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这些都是他认为要面对的问题。

  “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才能引领这个世界,否则我们永远跟在别人后边。”作为一名放疗大夫,李晔雄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职业范围。

  李晔雄说他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这样对方很快就能明白他在说什么,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您平时这么忙,除了吃饭睡觉,全都是工作吗?”我不能理解学霸的世界。

  “以前是,不过这两年我会看看电视剧,最近我在看‘那年花开月正圆’,之前还看过‘甄嬛传’。”李晔雄翻着文献回答我。

  “原来您喜欢演员孙俪啊!看电视剧也爱看“聪明人”演的呀!”

  李晔雄抬头看了我一眼,哈哈大笑。

编辑:郑平平

央广推荐

今日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