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视频 > 医者先锋

《医者先锋》第六集:风险中的奉献

2017-10-19 09:58  来源:cnr我要评论 
        提要:全球有超过2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每分钟都会两三个人死于这种病,

  二十八年她天天面临被传染的危险,却天天在战斗……

  病区里凝固的空气

  我们隔着屏幕看的是故事,只有走近了才能体味人生。

  为了做北京胸科医院高孟秋主任这个选题,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关于结核病的知识,同时也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穿戴好防护一脚跨入结核病区时,才真正感受到结核病菌所带来的那种恐惧,像拆弹部队置身于炮火纷飞的环境中,每一秒钟都是不确定的风险。

  病区里的空气仿佛都是死寂的,人们都戴着厚厚的口罩,病人之间很少交流,不敢大口呼吸。因为结核菌的传播途径,是空气。而透过病区的窗,你能看到北方的初秋,一墙之隔,隔离了炽热的阳光和翠绿的枝叶。

  最后的堡垒

  我推开门诊室的门,高主任表情很严肃,正在对面前的病人问诊。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救救我,您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在后续的采访中,高主任对我说,在所有的传染性疾病中,结核病患者是最让人心疼的,因为他们最无辜,仅仅是呼吸了一口带菌的空气,生命从此就陷入了灰暗。更有甚者直接传染上的就是耐药性的结核菌。

  耐药性结核菌是普通结核杆菌的进化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200万人感染了耐药结核,世界范围内耐药结核的死亡率是每分钟死亡2-3人。作为全球结核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的国家,中国的耐药结核患者占总数的1/41/5。像高主任这样的结核病专家,是他们与病魔抗争最后的堡垒。

  因为这份心疼吧,也因为肩上所扛负的责任,高主任曾恳求过病人留下来接受治疗。那是一个患有结核性脑膜炎的小孩,结核菌侵蚀到脑髓,小孩已经出现了惊厥休克的症状。父母觉得治疗太困难,要带孩子离开。在医院门口,高主任苦苦挽留,因为她知道,离开了北京胸科医院的大门,对这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说服他们留下来。”

  讲完这件事,高主任无奈的笑了笑,似乎是对自己人未果的自嘲。我从她脸上看到的,分明是惋惜。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比亲人更关心你,那肯定是你的医生,而身为医生最大的偏执,无非是那些本该挽救的生命,无法得到治愈。

  也怕中招

  我们对很多事物,都会有约定俗成的偏见。比如说堡垒就应该是坚固的,而医生就应该如堡垒般坚硬如钢。踌躇再三,我终于向高主任提出了最想问的问题:“每天与结核患者接触,您不害怕吗?”

  “也许我就是天生干结核的命”,高主任回答的很果断。结核医生的工作,如果比喻成是每天抱着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也丝毫不为过。为了医治好来自全国各地的结核患者,她们需要与病人密切接触。每年的九月份,北京胸科医院都为每一位医护人员安排体检,高主任说,这是大家内心最忐忑的时候,深怕自己不幸中招。幸运的是从医二十八年来,高孟秋主任一直没有感染过。

  “如果中招了,怎么办?”我紧追不舍的问。

  高主任沉思着没有说话,似乎这个问题她从未认真思考过,也没有对这个可能性做过充分的准备。过了一会儿她说:“中招了就很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去治疗,太耽误我去救助更多的患者了。那些病人眼巴巴的看着你,你实在没有办法抛弃他们。”

  不忘初心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高主任给我看了一张照片。那是她入学的时候,与白求恩雕像的合影。“这是白求恩医科大学学生的传统。毕业了都快三十年了,我们同学们都还经常在微信里晒这张照片。”

  “救死扶伤,大家都觉得伟大,其实就是我们的本能,”她说。

编辑:郑平平

央广推荐

今日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