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精炼场次不是剪掉戏剧冲突

2018-04-16 15:43:00来源:天津日报

  在剧目的整理改编过程中,为了适应当今观众对欣赏时间的需求,不得不将以前三个多小时的剧目缩减为两个半小时以内,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删掉,成为一出戏能否成功的关键。

  本文以近期天津评剧舞台经常上演的一出传统戏《孔雀东南飞》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场:刘兰芝被婆婆逼迫织绢,由于天色已晚,婆婆要刘兰芝点上蜡烛,这里有一大段表演。刘兰芝拿着装有蜡烛的灯,放在一个地方,婆婆责骂她一番,于是她又换另一个地方,然后又招来一顿责骂,就这样,刘兰芝战战兢兢地换了几个地方,婆婆都不满意,最后婆婆一气之下夺过烛灯,自己去放,可笑的是她放的地方和刘兰芝放的地方一模一样,所以她放下后发觉不妥,又换地方,于是把刚才刘兰芝放过的位置全都重复走了一遍,最终只好随便找了一个地方放下。这一大段表演时间很长,而且演员的表演完全是一种重复的动作,但是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正是这一段表演,让观众形象地看到了刘兰芝所受的委屈,看到了婆婆的恶毒,也更容易激起观众对刘兰芝的同情和对恶婆婆的愤恨。试想,如果把这一大段表演去掉,改为让刘兰芝用念白或者唱腔来叙述婆婆对她的虐待,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反观某些新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尽管很贴心地在戏的重点场中安排了多段成套的评剧传统唱腔,但是却很难打动观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戏中缺乏戏剧冲突。尽管有的戏从内容上看,矛盾冲突很强,但是却没有把这种冲突呈现给观众。而某些新整理改编的传统戏,为了缩短时间,戏剧性很强的情节都被放在了暗场处理,呈现给观众的都是人物心情的展示,都是大段大段的唱腔,如此一来,又如何能打动观众呢?

  失去了戏剧冲突的戏曲,必然无法走进观众的内心,也必然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编辑: 刘阳

精炼场次不是剪掉戏剧冲突

在剧目的整理改编过程中,为了适应当今观众对欣赏时间的需求,不得不将以前三个多小时的剧目缩减为两个半小时以内,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删掉,成为一出戏能否成功的关键。《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场:刘兰芝被婆婆逼迫织绢,由于天色已晚,婆婆要刘兰芝点上蜡烛,这里有一大段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