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万达“有心扶贫”与“无意之作”——丹寨小镇

2018-07-25 17:22:00来源:央广网

  2018年作为中国乡村振兴元年,万达在贵州大山中的扶贫之举,无意打造出了中国乡村文旅样板级项目“丹寨万达小镇”,项目开业仅一年, 游客量已破550万人次。。2018半年度中国特色小镇影响力排名中,丹寨异军突起,排名第二,仅次于有着“纯旅游血统”的中青旅操盘、世界互联网大会加持、刘若英来了又来的“乌镇”。

  以城市综合体见长的万达,终于凭借着“有心扶贫与无意之作”的丹寨,打造出了继城市综合体、文旅综合体后的万达综合体3.0版——“乡村综合体”。

  01

  “有心扶贫,无意之作”的丹寨小镇,一个网红文旅小镇诞生。

  2014年底,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大势,万达与国家级贫困县丹寨签下了10亿元的包县扶贫协议——《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丹寨整县脱贫行动协议》。

  (注:2014年是中国精准扶贫开局年,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后,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即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同年8月,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此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这份名单里贵州占据了50个,本案的丹寨就是其中之一,连续9任贵州省长把这里作为扶贫联系县。)

  随即,万达成立了由集团高级副总裁牵头的扶贫领导小组,从全国各地抽调151人组成精干队伍入驻丹寨,负责帮扶项目具体落实。

  经历整整1年的考察调研,调研报告做了70余份,推翻了养猪、卖米、种茶等盈利预期并不乐观的传统农业项目,最终确定增资至15亿,以旅游扶贫为主攻方向,“教育、产业、基金”并举,打造国内首个“企业包县,整体扶贫”范本项目:

  万达设计的产业扶贫的总战略,是构筑以“教育治本、产业引血、基金兜底”的长、中、短期兼顾的全新的旅游扶贫路径。

  具体扶贫方案为:出资3亿元捐建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出资7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一期开园时实际投资8亿元);成立5亿元的丹寨扶贫专项基金。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即为上文所述的长期项目,学院实际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每年计划招收当地学生700人,同时万达集团每年从学院毕业生中择优录取50%进入万达工作,扶贫之长线工作,即为通过教育提高丹寨人口素质,从根本上阻断贫困发生路径。

  中期项目,指的是捐建丹寨万达旅游小镇,项目实际投资7亿元,旨在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群众主动参与旅游生产经营,实现脱贫致富。短期项目是指万达投入5亿元成立丹寨扶贫专项基金,一期扶持5年,基金每年收益5000万元用于丹寨兜底扶贫,旨在覆盖那些所有产业扶贫阳光照射不到的群体,分配给丹寨县特殊困难人群。

  首期5000万元扶贫基金收益已发放到丹寨县3.83万特殊困难人群和贫困户手中,当年使丹寨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

  其中作为中期项目的丹寨万达小镇,便是此次万达丹寨扶贫项目的核心。小镇选址贵州省丹寨县核心位置东湖湖畔,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全长1.5公里,是一座以苗族、侗族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侗少数民族文化为内核,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民族风情小镇。

  小镇于2016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17年7月3日正式运营,开业仅仅40天,游客量即突破了100万人次大关,历史单日游客最高7.9万人次。

  到2018年7月3日,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一周年庆时,小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已达550万人次,是2016年丹寨全县游客数量的600%;丹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24.3亿元,是2016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443%,直接创造近2000人就业,带动全县1.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8亿元的投资,1年游客量破550万大关,比起万达此前众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文旅项目,丹寨小镇,创造了万达文旅项目史上首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奇迹。

编辑: 贾斯曼
'

万达“有心扶贫”与“无意之作”——丹寨小镇

万达“有心扶贫”与“无意之作”——丹寨小镇,作为丹寨小镇的第三位“轮值镇长”,郭元秋为小镇带来了3大创意营销与传播的活力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