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限额!扫码支付更安全了

2018-01-04 09:50:00来源:南方日报

  面对越来越普遍的“扫一扫”支付,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类似被偷换二维码导致损失的案例。面对普及的扫码支付趋势,央行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不仅对业务资质要求、规范条码生成等明确细则,还对扫码支付进行了限额管理。条码支付迎来了官方的规范,也对整体行业和用户们日常使用带来了更加具体的指引。

  静态二维码支付每日限额500元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次央行公开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将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等级进行限额管理。据悉,风险防范能力分A、B、C、D四个等级,最为普遍使用的消费扫的商家提供的收款二维码,称为静态条码,风险防范能力最低,为D级。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静态条码易被篡改或变造,宜携带木马或其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因此新规明确使用静态条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央行新规的500元限额是针对用户端设置的,对商户端并没有太多限制。例如你在58到家下单一个到家服务,当服务完成后若费用超过500元,则无法扫码付款了,而需要服务人员来扫你手机上的动态条码才可以实现支付。至于在一些大额支付场景下则更为明显,例如你在安居客要租一套房子,那动辄数千元的费用,则基本上都是需要扫手机动态二维码支付,这类商家可能就不太适合使用静态条码的方式了。”据支付内人士表示,新规对于部分行业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主流支付机构每日条码支付95%以上都在500元以下,而在2017年上半年,主流的支付机构条码支付人均每日金额是108元。

  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新规“点赞”

  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在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占据53.70%的市场份额,腾讯财付通(微信支付)占39.12%,两者相加已经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央行发布的新规,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微信支付)方面则都表示了支持。

  腾讯财付通方面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所作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本次规范中有重要体现。我们也在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腾讯财付通公司希望与业界、监管部门一同探索更具技术前瞻性的创新模式。”腾讯财付通方面认为,风险可控、日趋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正在蓬勃发展的条码支付,对于服务大众生活、拉动创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支付宝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则同样对央行为规范条码支付所作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认同”。支付宝方面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还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监管部门对创新的包容和支持密不可分,支付宝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移动支付所作出的努力。此外支付宝方面透露:“对于本次规范的相关内容,我们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并与业界、监管部门一起,继续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多项措施防范静态条码风险

  据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的2017年全民账单显示,2017年支付宝平台上广东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再创新高,较2016年提升了10%,河源、云浮、茂名等10个城市的占比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源和云浮无线支付占比最高,达90%。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带钱包出门。

  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近一年来,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近4000万小商家,靠一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现在,不管是在餐厅买单、商店购物,还是抓娃娃机和烤红薯摊,甚至街头艺人,都能支持手机支付。但是移动支付带来的“负作用”也开始显现,早在2016年底广东地区多个商家遭遇了“二维码骗局”:骗子将自己制作的二维码贴在商家的二维码上,若有顾客选择扫码消费,消费者支付的钱就直接转到了骗子的账户之下。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也强调,为防范静态条码风险,静态条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宜采用防伪纸张展示条码,防伪纸张应具备一定防伪特征;静态条码应采用防护罩等物理防护手段避免被覆盖或替换,宜使用防伪标签对防护罩进行标记等。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

  ◇延伸

  金融科技创新须风控先行

  根据工信部去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超8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之首。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新时代下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在服务大众生活、促进普惠金融、提升百姓美好生活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备受瞩目的中国现象。

  而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对于风控的把控无疑成为了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郝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移动支付迅猛发展,产业风险形势不断变化,需要各方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实现“产业一盘棋,风控无死角”。一是坚守依法合规的底线,妥善处理好安全防范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二是全面打造数据共享新模式,有效提升风险大数据的价值创造能力;三是积极推动风控技术新应用,加快构筑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产业智能风控体系;四是携手共筑互惠共赢新机制,切实提升风险联防联控水平和产业发展质效。

  据介绍,在金融支付领域,由公安部经侦局、网安局、中国银联、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安全厂商、大型电商等机构早在2013年已经组成了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2017年以来,联盟各方持续强化风控合作,协助公安机关协查案件38.5万次,累计排查可疑资金2900亿元,通过实时欺诈交易拦截、货物拦截和资金暂缓清算等多重措施累计为成员机构及持卡人挽回风险损失8700余万元。

  作为联盟成员之一的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风控是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是京东金融正在构建的最核心的金融能力,是关乎京东金融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据介绍,京东金融已经与中国银联联合发布《风险信息共享方案》,进一步强化产业风险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升联盟成员单位的风控和反欺诈能力。

  “以毛豆新车网为代表的新车融资租赁平台向用户提供0-1成的低首付,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购车资金问题而大大激发用户购车潜能,其背后正是靠强大的金融风控信审能力。”汽车新零售平台毛豆新车网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金融创新向各行各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风控一直是摆在首位的要素。据其介绍,毛豆新车网的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就建立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控体系,打通央行征信系统等多个维度的个人信用数据,并结合用户的互联网行为判定用户信用情况;同时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为众多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叶丹

编辑: 贾斯曼
'

限额!扫码支付更安全了

面对越来越普遍的“扫一扫”支付,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类似被偷换二维码导致损失的案例。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监管部门对创新的包容和支持密不可分,支付宝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移动支付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