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时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创新

2017-11-23 23:37:00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讯(记者成琪)“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但六级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不代表公共文化工作的全覆盖,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普照祖国大地,温暖每个人的心田,我们仍要做艰苦努力。” 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张彦博日前在清华文创论坛“公共文化论坛”分论坛上如是说。

  在近5个小时的论坛上,业内人士就公共文化存在的问题、公共文化数字化应用以及公共文化PPP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李昶主持。

  顶层设计与基层服务

  近几年,在政策层面,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从2015年10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到《“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从2016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实施。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6年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从不到100亿到2016年增至770亿,公共文化发展增速远高于GDP增速。可见,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法规建设,无论是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是老百姓的受益等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公共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公共文化的根在社区,在基层,在乡村,在城市的街道。公共文化的魂在活动,在人文。如果你曲高和寡,大家搞的是纯粹的舞台艺术或者是工程,就不是公共文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会长崔兴亮在论坛上指出。

  据统计,全国约9.7万个社区居委会中,建有率达到93.8%,约58万个行政村中只有38.5%建有村文化,建有率仅为66.4%,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确立,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优秀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不充分。

  为什么会造成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才不到位,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是最大的问题。对此,多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崔兴亮指出,以前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一专多能,“现在政府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真正思考文化时间不多,不是说文化干部不能干其他工作,但是把主次颠倒了。”崔兴亮认为,“人才队伍要稳定,不换档,爱岗敬业,专业人才干专业的事,专职做文化服务,不专业是不能做文化工作的。”

  这几年国家在公共文化设施上投入比较大,但是收效不大。“基层的设计结合着行政区域按照管理体系来布局,不是按照人口密度和需求布局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圈层都有,但是提供的产品是不是满足老百姓的服务是有差距的。”崔兴亮一语道破。

  如何解决?崔兴亮也给出了建议。文化设施的保障要结合实际的需求分两级,小的需要一千平方米,大的需要五千平方米,按照街道,按照多个社区布局,可以共享,共建,共同实现一个文化设施的建设,保障文化设施的规模与老百姓实际文化特征相结合,下一步再按照人口的密度和活动的特征来进行布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编辑: 张美

新时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创新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6年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从不到100亿到2016年增至770亿,公共文化发展增速远高于GDP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