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航天基地”)以党建引领,确定了“北优、南闲、西提、东融、中强、全域补短板”的空间发展战略,以及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奋斗目标。央广网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航天基地“十个航天”建设,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科创航天

  航天“大品牌”优势进一步强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当前,科学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答好科技创新的时代考卷,关键是要找准自身定位。

  回望2020年,航天基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科研成果为“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保障;航天六院新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建成,顺利启动试生产,将实现量产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全面保障国家航天强国战略……航天基地在探月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随着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公布,明确提出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这对航天基地而言,无疑有了新的目标与动力。

  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200家,累积参与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达到180个,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超100亿元,新建10个科技产业园区,占地1200亩……一幅未来五年航天基地创新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航天基地最新制定的《科创航天2021-2025年实施方案》中,瞄准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总目标,突出“双链融合”和航天科技特色,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首位战略,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同时,将“科技成果市场化动能+”“科创主体倍增化动能+”以及“科创生态内循环动能+”作为三大发展目标,建设占地约1200亩“两城十园”共12个科技产业园区。一系列实招硬招打出“组合拳”,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踏上新征程的航天基地,坚持科技为先,建设创新大体系,开创科创大格局,叫响航天大品牌,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为航天产业量质跃迁提供科创新动能,为航天经济跨越增长打造科创新引擎,不断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航天城”能量。

  产业航天

  剑指“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2020年,“国家队”资源集聚的航天基地开启“超级模式”,6月,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30颗卫星中的20颗提供了全部的有效载荷;11月,“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嫦娥五号”往返76万公里的征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的107台发动机。

  从“梦圆星空”到“九天揽月”,航天基地的优势产业创造着越来越多的奇迹;从航天“国家队”到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最前沿,航天基地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的考验中,航天基地通过陕西省内首个聚焦“新基建”专项政策、产业奖励激励等系列政策支撑,全方位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西北地区最大单体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带动区域“超级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与发展的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项目……一个个大项目的成功落地,彰显出航天基地的雄心。坚持创新驱动,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发展,航天基地在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进程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西安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6+5+6+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标规划,航天基地加速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做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做优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应用三大新兴产业,做专研发设计、软件及信息服务两大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在航天及光伏产业的“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用建设国家超算中心助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聚集成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基石。

  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航天基地努力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深耕新技术、呵护新业态,实现产业立区强区,为奋力谱写航天基地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品质航天

  以精细化管理“绣”出幸福新貌

  在航天基地,公园内太极爱好者通过AI技术,跟随屏幕上的太极教练练习,摄像头实时采集动作,练习结束后生成评分;社区的垃圾投放箱前,配备智能分类投放箱科技感十足的候车亭清新别致的口袋公园,领略现代化城市与绿色生态的交融共生……这定格于航天基地的寻常一瞬,解锁了航天居民的“幸福密码”。

  城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要确保城市管理的“供”,可以精准对接群众的“需”。

  面对起步区与主城区城市面貌不协调等问题,航天基地全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按照“水通、路平、灯亮、线齐、墙美”目标要求,对辖区展开不留死角综合治理,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打通断头路,合理规划设置线缆,努力排除影响百姓出行和生活的各种不利因素。

  同时,创建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公园、智慧社区、智慧工地、智慧环保等五大领域,截至目前,五大领域系统平台已基本建成,市民出行体验全面升级;加快推进辖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的“心事”一一得到解决,不仅彰显出航天基地的民生温度,擦亮了城市文明品质

  2021-2022年,航天基地计划按照品质航天56项标准和先起步区试点再全域推开的思路,开展城市出入口、门头牌匾、地面铺装、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夜景照明、围墙围栏、导向系统和公益广告等10个专项提升,完成94栋建筑、1074块牌匾及6000余米围栏围墙改造、11公里道路铺装、15处路口及节点广场铺装改造和20栋建筑夜景提升全方位提升设施品质。

  外修“颜值”内炼“气质”。

  未来,航天基地将按照“分类型,定标准,补短板,塑品质”的总体思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品质提升的各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归纳9大类别,定制56项标准,实施“十大工程”,促进新旧城区协同发展,让城市空间变得更丰富、更现代、更温暖,打造航天新名片。

  时尚航天

  城市文化“秀”出时尚表达

  绿荫跑道装上“智慧大脑”,实体书店上演“美学革命”,传统影院开启数字化新体验……打卡“奇妙航天城”,时尚的表达浸透在这座新城之中,跨界融合在这里升腾起城市“烟火气”。

  “航天夜、长安光”。

  去年7月,航天揽月啤酒音乐狂欢节暨创业嘉年华、啤酒龙虾节、音乐节、航天科技展等活动点亮“夜间经济”,以“旅游+科技”的跨界融合模式,充分展示科技特色和旅游资源,助力航天基地文旅经济发展。

  啤酒节的“热浪”还消散,高品质的城市商业配套引领起至美生活潮流。航天基地丝路慧谷创业社区、星座广场分别投入使用,居然之家、人人乐、盒马鲜生、星巴克、肯德基等著名连锁商超、品牌餐饮等相继入驻,城市活力指数在“爆棚”的人气中一路上升,“时尚航天”“品质航天”雏形渐显。

  注重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是航天基地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建设更为宜居的城市,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航天基地的前进方向。

  航天基地将以“一域两轴三芯”为总体空间布局,全域覆盖时尚航天新元素,布局东长安街及雁塔南路构建现代与人文、潮流与经典时尚双轴线,打造北部消费之芯、中部时尚体验之芯,以及南部时尚健康之芯。

  “十四五”期间,航天基地计划新增商业商务载体140万平方米。2021-2023年,计划新建8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写字楼23栋;新建商业基础设施35万平方米,增加1个城市级综合体、2个区域级商业中心;新建2家高品质酒店,使酒店面积增加到15万平方米。

  未来,航天基地将重点实施商务、商业、商服“三个倍增”计划,通过“时尚形象、时尚消费、时尚体验”三个方面重塑“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城市内涵。

  健康航天

  打造健康航天综合体样板

  智慧齐全的健身器材掀起健身热潮,公筷制带动卫生习惯改善更新“15分钟就医圈”解决群众“看病难”……放眼航天基地,关注健康、守护健康已成为所有“航天人”的共同行动。

  在重大疫情面前,航天基地全面动员,精准施策,使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全面运营,成为服务航天基地、辐射西安市东南区域的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全面推行社区服务站、卫生门诊、“医院+”等市民医疗保障服务全覆盖,西安航天总医院、206医院等8家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及医护人员近3600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直以来,航天基地始终把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织密健康防护网,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健康围墙。

  在“健康航天”的建设过程中,航天基地还持续营造休闲健康的人居环境,齐全的健身设备、宽敞的运动场地、AI智慧设施,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以积极健的生活方式在航天基地这片土地上,追求幸福与健康。

  同时,在全域范围内实现辖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有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十五分钟医疗圈”的三级医疗全覆盖;实施便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工程,建成拥有1个高品质体育场馆、3个运动公园、6条绿色运动廊道建设的15分钟“运动健身圈”。

  未来,航天基地将着力以项目建设为发力点,立足航天独特优势,把握健康发展趋势,以普及健康生活、营造健康环境,把航天基地打造为健康体系完善、健康服务高效、健康产业发达,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为目标,逐步将航天基地建设成为西安第一个健康城市先行示范区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健康航天城。

  教育航天

  用高质量教育托起美好未来

  2020年,航天基地的这份教育成绩单沉甸甸,新增财力的9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航天四小等4所学校如期开学,新增学位4590个;新招聘教职工361名,高层次人才59名;对口帮扶安康市汉滨小学,主动输送省级名师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孩子同在航天基地,共享优质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抓教育是是航天基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一直以来,航天基地举全区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动履行责任与担当

  借力多年来沉淀的产业基础,航天基地从区域整体出发,统一规划、部署、建设,构建区域智慧教育“综合体”;大力实施“名校+”工程,以兼并融合、委托管理等模式,组建市级“名校+”联合体4个、区级7个,实现区域内“名校+”教育联合体全覆盖。

  如今,航天基地正在乘势而上,向努力打造教育强区,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航天基地将以“聚力高质量航天教育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主线,推进3个倍增计划和5个教育建设。

  “十四五”期间,航天基地计划通过实施中小学“三个倍增”工程、名师名校长引进工程、智慧教育全覆盖工程,打造高速发展的教育强区。到2022年,西安航天基地计划新建10所中小学,将中小学学校数由2020年的10所增加到20所,将学位数从2020年的2万个增加到4万个,将教师数由2020年的980人增加到1800余人。

  2021-2022年,航天基地将以项目化方式,细分工作任务,全力推进五个教育建设:一是实施优质资源高质量建设工程,打造“优质教育”,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二是实施教育教学高标准发展工程,学前教育聚焦“普及普惠”,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聚焦“多元特色”,打造“品牌教育”;三是实施师资队伍高水平建设工程,打造“卓越教育”;四是实施教育新基建高品质升级工程,打造“智慧教育”;五是实施五育融合高效能推进工程,打造“满意教育”。

  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航天基地将乘势而上,为建设“教育航天”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旅航天

  依托产业优势做活“特色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在航天基地,依托航天高科技“国家队”形成的发展理念和产业链优势,这里成为特色精品研学旅游目的地以城南地标揽月阁暨航天文化广场为载体,以世子公园、星河运动公园为组成,航天文化与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播;依托西安航天基地通用机场,全域旅游低空旅游项目在这里得到推广.....一批富有产业特色文化韵味的特色旅游项目,正在“文旅舞台”上大放异彩,独具魅力的旅游新体验,吸引着八方游客。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自文旅融合工作开展以来,航天基地科学系统谋划,探索出“科技+”“文化+”“体验+”“休闲+”“消费+”文旅融合工作的“五+模式”;瞄准自身定位,树立独特标签,巧妙将工业定位及文旅发展相融合,使产业、文化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航天基地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

  同时,不断延伸文旅的触角,精心打造“文旅+”系列业态“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全民健身惠民工程项目建设,营造“文旅+体育”氛围;打造樊登阅读空间、开设新华书店·航天书城店,持续推进“阅读+”,让书香飘满航天基地,辖区群众生活在文旅大融合中,幸福感、获得感再升级。

  “十四五”开局,一场“文旅大变革”正逐渐在航天基地铺开。

  据介绍,未来五年,航天基地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实现文化产业、旅游总收入翻番,五星级酒店数量倍增,达到2个以上,国家A级旅游景区倍增,达到2个以上,通航机场开通航线数量倍增,达到6条以上。通过直接投资核心项目及其他支撑配套,带动基地文旅品质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在增强大西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球吸引力的进程中,填补科技研学旅游市场空白。

  行进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航天基地将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航天基地特色文旅品牌,塑造“航天特色”强劲推力,引领西安新业态文旅发展。

  畅行航天

  构筑新型交通系统 当好城市发展“先行官”

  2020年是西安市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西安航天基地以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十大工作任务”为突破口,从硬件建设、优化管理等方面展开缓堵保畅和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工作,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市的杆位优势,全力构筑新型交通运输系统。

  8条8段断头路建设完成,绿道建设7.8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1700个,设置海绵车位80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近600处,增加车位近1100个……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充分体现出航天基地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从建设智慧交通到治堵“组合拳”,从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到增强文明劝导力度,航天新城紧扣新理念、用好新技术、探索新路径,让“畅行航天”更快更好地落实到位。

  建设“畅行航天”,提升区域通行效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航天基地将根据“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两年专项行动与五年总体规划相结合,实现“城市拥堵有效治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智慧交通提升效能”的总体目标,全面推动航天基地交通出行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航天新城将重点实施路网建设、停车设施供给、公交体系提升工程,努力打造便捷之城。实施“道路倍增”计划,实施一期路网全面联通、一二期全面融通、二期路网全面加密3大工程,到明年底将道路条数由目前45条增加到118条,道路里程由目前90公里增加到164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8公里每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停车场35个,停车位16000个,累计车位数增至21500个,新建公交场站8处,新建公交专用道44公里,引入公交线路26条。

  疏堵点、通断点、治难点,航天基地将通过一系列“畅行航天”项目的落地开花,补齐交通出行短板、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全力以赴打造“生态交通、畅行城市”的航天典范。

  水兴航天

  久久为功绘就生态画卷

  水是文明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域治水 碧水兴城 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为西安水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

  航天基地始终坚持“四节约一环保”、生态发展立区的建设理念,制定了全域治水总体目标,将全域治水重点项目划分为“引水”“治水”“用水”等三大类六项重点工程,满足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

  2020年,老城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及老城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率先实现区域100%雨污分流;西安市“全域治水”重点项目之一—航天基地第一净水厂建设完成,全区率先实现区域100%雨污分流,大大提高污水收集率及污水厂进水质量,同时,处理过的雨水和中水用来补给公园的湖泊用水,让市民乐享治水成果,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三者共赢。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水”为笔绘就生态画卷,打造可持续发展之城,是当下航天基地正在经历的涅槃

  “十四五”期间,西安航天基地将通过实施供水扩容、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三大工程”,到2025年,实现日供水40万方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实施供水扩容工程、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基本建成大西安新型水循环经济示范区。

  实施供水扩容工程。全力推进占地50亩的四号配水厂于今年年6月底投用,实现从余王碥水厂新增日供水1.5万方;对标雄安新区供水水质的全国第2家全地下式高品质水厂一期将于2021年6月投用,实现从大峪水库西干渠应急输水管线新增日供水5万方;日供40万方的引汉济渭输水管线,计划2023年10月前高品质水厂二期建成投用,确保2025年、争取2024年,实现日供水40万方以上,满足长远用水需求。

  实施污水处理工程。涉及8条道路和44个小区的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投用,实现全域100%雨污分流。实施中水回用工程。2020-2025年,建设中水管网77.5公里。在拓展区写字楼、商业楼宇全面推行2套用水管道建设,实现市政、绿化、工业、商业楼宇中水利用全覆盖,努力将拓展区打造成新型水循环经济园区。

  一盘棋统筹,一张网布局,一平台管理,航天城将打造先进的全流程、全覆盖现代化新城治水体系,坚持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相结合,打造现代生态治水典范,擦亮美丽航天的水生态底色。

  绿满航天

  彰显生态底色 尽享绿色幸福生活

  蓝天激发航天活力,碧水赋予航天灵气,净土孕育航天生机。

  2020年以来,航天基地坚持生态发展立区的建设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措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生态西安建设任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互促并进,彰显航天基地的生态底色。

  过去一年,为决胜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航天基地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在辖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努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做好污水的改造与中水的利用,调查完成辖区土壤质量状况,加快“水、土”治理,保卫碧水、净土;截至目前,航天基地新建和改造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15个,在建绿道21公里,新增绿地面积93万平方米,提升绿化55万平方米,栽植乔木7万株。

  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是最重要的资源禀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航天基地将着眼绿化空间体系打造,实现绿地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进一步吸引高端要素集聚,计划新建主题公园6个、口袋公园23个,新增绿地面积196万平方米,改造提升62万平方米,使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6%。

  全面落实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各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航天基地范围内重要廊道、绿色门户、节点等要素梳理,强健绿色空间骨架,构建“两横六纵、内外双环、大门户、两心引领、四区同建、全域推进”的航天绿色空间结构体系。。

  在2021-2022年的工作中,航天基地将遵循“破硬增绿漂移进林,见缝插绿增大绿量,加密厚绿添色增彩”思路,将带状和口袋公园由9个增加到32个,绿化面积由4万平方米增加到16万平方米主题公园建设突出“城园相融”。打造森林景观,突出运动主题,新建主题公园6个,将公园总数由4个增加到10个。

  未来的航天基地,外揽山水壮阔,内瞰绿野纵横,花园星罗棋布,绘就一幅“绿波连城”的公园城市新美景,未来的航天人,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移步入园、慢步林间,听鸟叫虫鸣,闻花香草香,尽享绿色幸福生活。(记者舒隆焕 见习记者周彤 高敏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