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高天遥

央广网西安6月10日消息(记者张伟 刘昱 实习生刘心悦)6月10日9时30分,“云遇中国|四季丰收节·三夏之约”系列直播活动第二期在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四地进行了联动直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小麦试验示范基地麦田(央广网记者 张伟 摄)

“芒种忙,麦上场”,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走进位于陕西杨凌示范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大部分小麦已被收割,“三夏”时节的麦收工作进入尾声。但金色麦田中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和当地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正有序地对小麦进行抢收留种。

吉万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发 高天遥 摄)

直播现场,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小麦工作站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详细介绍了基地内小麦的种植特点、生长情况以及优良品种的挑选过程。吉万全介绍,基地种植小麦的目的在于选种培育。“基地就像小麦竞赛台,要挑选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而且我们不要偏才只要全才。一粒种子从选育到推广,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对收割后的小麦进行通风晾晒(央广网发 高天遥 摄)

据了解,小麦经过品系选育后进入产量比较阶段,在更大范围的播种,并对小麦的表现进行再次观察和试验。目前,杨凌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南侧的试验田里共选育2700多个小麦品系,而吉万全教授团队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已经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累计推广达1304.9万亩。

正在试验田忙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农艺师陈春环介绍:“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小麦的标记工作,留下表现良好的小麦单株,淘汰低产量种子,标记出可以高产的小麦单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正在对小麦进行分类处理(央广网发 高天遥 摄)

张敏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今年是她参与小麦选种培育的第五年。“我们要选择高代选育出的品系,就要在优秀‘选手’中不断比较,优中选优。”说完,她弯下腰给小麦秸秆系上相应的标签。

作为杨凌当地的种业企业,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小麦的培育、种植以及品种推广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该公司总经理徐永林认为,种业企业的责任之一就是选育好的品种,生产大量良种,并保证粮种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同时,育繁推一体化是种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还要在生产管理、新品种推广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探索新的出路。

试验田里的小麦(央广网发 刘心悦 摄)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陕西杨凌农作物育种创造了数十项全国第一或世界领先的成绩,育成了世界上小麦年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等科技成果,在推动种业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力,培育出高产、优质、稳产、综合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我国种业发展贡献出“杨凌”力量。

编辑:王祎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