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2日消息(记者张伟 周彤)透过产业看振兴,强有力的产业是乡村振兴最大支撑。陕西周至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猕猴桃栽植面积43.2万亩,挂果面积39万亩,全县有县级以上猕猴桃园区17家,合作社1000余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07家,电商、微商经营户4000余家,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30万。

小小的猕猴桃已然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猕猴桃带来好收成

深秋时节,采摘季节刚过,周至的猕猴桃田里已看不到猕猴桃了。在果品加工车间里,又是一场忙碌的场景,捡果、捆扎、装箱、贴标、检查,一道道工序后,一颗颗猕猴桃通过物流,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这里是周至猕猴桃走向“辉煌”的一个重要节点。

家住周至县楼观镇大玉村九组的许彩云负责的就是猕猴桃箱子装箱的环节,在现代化的流水线面前,许彩云的工作有条不紊,经过许彩云这一环节,商品化的猕猴桃才能更凸显价值。当然工作也给许彩云带来了更大的价值。

“每年九月到第二年‘五一’前后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收入,离家近,农忙的时候也能顾家,大家都熟悉,工作氛围也好。我家里也种了四亩猕猴桃,等挂果了靠猕猴桃一年挣个6、7万元,日子勉强还可以。”谈起目前的现状,许彩云对于猕猴桃产业带来的好处脸上泛起了笑容。

周至当地村民正在包装猕猴桃(央广网记者 张伟摄)

许彩云所在的西安异美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猕猴桃种植、收购、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拥有猕猴桃种植基地150亩,与农户签订订单产业3000亩,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该企业采用“互联网+农业”的销售模式,2020年销售猕猴桃9474.25吨,实现销售收入7512.70万元,猕猴桃在广州、沈阳、新疆、重庆、北京、大连等多个市场都有专门销售点,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异美园是周至猕猴桃发展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企业在周至还有很多家。经过多年发展,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标准化生产管理,从单一种植发展到集加工、贮藏、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产业带火了周一村

位于终南山下的楼观镇周一村,是个猕猴桃明星村,借助猕猴产业的发展,周一村全村的人均收入可达到2万多元。王朝是村里的一个“贫困户”,依靠村里猕猴桃的种植,王朝去年的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

站在地头算起收入,憨厚的王朝笑容真诚。他告诉记者自己去年种了四亩多猕猴桃,每亩收入可达1万多元,合作社还能分红1200元。“电商卖猕猴桃能比地头交给销售商每斤多卖2毛钱,去年我通过电商卖了2000多单,自家地里的猕猴桃基本卖完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记者从周一村党支部了解到,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产业直接带动当地173户贫困户,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为贫困户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每年享有入股股金5%的分红收益。间接带动200多户贫困户产业就业,每年按照8个月的劳动时间来计算,每人每年收入达到了20000元至30000元不等。同时吸纳周边2000人在产业链中就业,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为周一村的脱贫巩固提升提供了保障。

如今的王朝通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再也不是贫困户了。而周一村依靠猕猴桃产业也从山底下的一个普通村变成了明星村。

周一村地处猕猴桃优生区,是周至猕猴桃原生地,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成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该村按照“抓党建强产业、强产业稳增收”的脱贫攻坚思路,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猕猴桃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性产业。

周一村的猕猴桃园地。如今猕猴桃已经采摘完毕,但是这片地里仍然生长着周至群众的致富梦想(央广网记者 张伟摄)

该村党支部书记齐平告诉记者,全村现已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43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5%。建成猕猴桃冷藏库60座,贮藏能力5000吨。成立了周一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200人,为本村及附近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条件。2020年,全村猕猴桃总产量9000多吨,鲜果销售收入5000万元,全村人均猕猴桃收入15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95%以上。

“今后,我们将精心打造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增加猕猴桃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同时做好三产融合发展,在发展猕猴桃种植、加工的基础上,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道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不断努力,让村民过上和城市人一样品质的舒适生活。”齐平和很多乡村书记一样,都有一个带着乡亲们致富梦。在周至,猕猴桃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齐书记的梦想更近了。

猕猴桃富了“金周至”

在陕西周至周边有句话很流行:“金周至,群众卖桃挣了钱,政府财政却不宽裕”。

近年来,周至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重点围绕猕猴桃主导产业,狠抓产业培育,依托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深化优势产业带动、经营主体帮扶、财政资金支持、技术培训服务、惠农保险护航、电商帮扶助力等“六个全覆盖”,产业发展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形成了“镇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长效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周至猕猴桃(央广网发 资料图)

楼观镇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占全县面积的八分之一,是国内猕猴桃产业聚集度高的区域之一,23个村种植面积共5.7万亩。

楼观镇长袁博告诉记者,楼观镇猕猴桃种植户达到12949户,占总农户的97%,全镇农民的人均收入在8000元左右。近年来,楼观镇积极探索,不断加大对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冷链物流、网店、农业公司的培育力度,形成了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此外,楼观镇发展中介服务300余家,电商网店300余家,微商更是不计其数,线上销售额在4个亿左右。

目前,楼观镇通过猕猴桃有机认证基地2个,建设现代园区3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个,年收入达5500万元;现有冷库446座,贮藏容量7万吨,年产值3.5亿元;猕猴桃加工企业2个,年加工销售鲜果14000吨,产值2800万元;农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9户,年销售额3.78亿元。

周至当地通过创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成立周至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联合起来,实施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确保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同时,整合各村资源,积极推动贫困户嵌入猕猴桃生产、储存、加工、包装、销售全产业链,通过“产业+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在采访中记者从周至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周至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动、利益联结、共赢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中部平原猕猴桃产业,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努力做到每户都有一个脱贫产业。同时,当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嵌入猕猴桃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改变了以往小农小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抱团取暖,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促脱贫的新模式。

猕猴桃地里有个致富梦。未来,这个致富梦的实现者正是活跃在市场上的一个个合作社。

这些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组织,正是周至猕猴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依托这些新兴合作组织,周至的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将会更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