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9月13日消息(记者王佳爱 刘涛)中午时分,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对面的一间80多平米的房子里,合着炒菜、面条、麻食、炖汤等各种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勺子、铲子和锅沿的碰撞声像是伴奏,让这里温馨而热闹,充满家的味道。这是一家特殊的爱心共享厨房,前来做饭的都是肿瘤医院的患者和家属,所以也被人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患者家属在“抗癌厨房”做饭(央广网记者王佳爱 摄)

这间“抗癌厨房”可以容纳10多人同时开火做饭、每月亏损近万元却油盐酱醋全免费。家属们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为患病的亲人烹饪着可口的饭菜。在这里,他们彼此宽慰、互相鼓励,共度人生中最为艰难的阶段,寄托着战胜病魔、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的美好希望。

正在灶上忙活着炖排骨汤的聂荣民,是从陕西省安康市到西安陪妹妹做化疗的。上周在医院接到工作人员发放的“抗癌厨房”宣传单时,聂荣民还将信将疑,自己带食材,借用锅具炒一个菜,只要两块钱,而油盐酱醋,调料竟然是全免费,咋会有这样的好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聂荣民过来试着做了一顿饭,“一顿饭总成本不到10块钱,更重要的是,家常菜的味道,更适合病人的胃口。自己做干净卫生,他们给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方便。”聂荣民说。

来自安康的聂荣民正在给患病的妹妹做菜(央广网记者王佳爱 摄)

开办“抗癌厨房”的是“90后”西安小伙许凯。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凯了解到江西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开办一元“抗癌厨房”10余年不打烊的感人故事。今年1月,许凯特地去拜访了老万夫妇,更坚定了他在西安开办“抗癌厨房”的决心。许凯说:“一方面,对于患者来说,一碗热腾腾的家乡饭可能会给予他们与病魔抗争的力量;另一方面,自己在厨房做饭相对便宜,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救命钱。”经过两个多月的装修准备,花费近17万元,“抗癌厨房”于今年5月正式营业。

厨房价目表(央广网记者王佳爱 摄)

许凯的工作很忙,厨房主要由他的母亲张玲莉忙前忙后照料。退休后的张妈妈,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支持儿子的事业上。张玲莉说:“一般是早上6点半我们就来了开始熬粥,一直要忙到晚上的7点多,收拾完回家也都8点多了。”

厨房内张贴着使用须知及规章制度等(央广网记者王佳爱 摄)

“抗癌厨房”运行3个多月,帮助了不少人,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单是每个月的亏损就有近万元,这让张玲莉有点上火。张玲莉说:“咱现在一天营业额就是100来块钱,本身弄这厨房也没有想盈利。它的房租的话就是一个月4000多块钱,主要是电费高,上个月我们的电费是3955.6元。”但看着儿子的善举帮助了很多人,也很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张玲莉还是很欣慰,“我觉得孩子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就过来帮帮忙。能帮助患者省下一些治病钱,我也感到很欣慰。而且好多爱心人士在后面支持他、帮助他呢。”

厨房内摆放着免费调味料(央广网记者王佳爱 摄)

医院附近有个地方能炒菜的消息传开后,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他们在这里大都只花几块钱,就能为家人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临走时也会不停地表示感谢。得知许凯开办“抗癌厨房”后,有许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送来了各种物资。有送米面油的,有送蔬菜水果的,还有送炒锅的,这些爱心物资,许凯他们都用到了“抗癌厨房”里。“好好吃饭,好好生活”“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祝所有病人早日康复”……在厨房外的留言墙上,写满了对患者和家属的鼓励,以及对“抗癌厨房”的点赞。

位于陕西省肿瘤医院对面的“抗癌厨房”(央广网记者王佳爱 摄)

饺子、面条、排骨汤……“抗癌厨房”里的每一道饭菜,浓缩了父母之爱、子女之孝、夫妻之情,家人之心,带给亲人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希望。谈到下一步“抗癌厨房”的运营,许凯有两个目标:一是能逐步减少亏损,让厨房长期办下去;二是希望这种模式也能在其他城市推广,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正如厨房的名字那样,“德善爱心共享厨房”,把“德”“善”“爱心”共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