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庆日,增进人民福祉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7-10-01 23:56:00来源:凤凰网评论部
  经济发展究竟有没有惠及更多的民众,民众权利能不能得到保障,既考验政府的智慧,也意味着改革只能一往无前。
  秋分已过,大地微凉,植物的色彩日见斑斓。此刻,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68个国庆日。
  德国诗人里尔克说,“让风吹过牧场,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人们都在大地行走。有研究机构预测,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将有7.1亿国民外出旅游。大江南北,城里乡下,又将人头攒动。人们以这个方式表达对于这个国家的爱意。
  一国之庆,当然是国之大事。从那个沧桑的起点到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8年的历程。浩荡长空,广袤国土,几许雨雪风霜,多少家国天下,这是一个国家的宏大叙事,也是个人的心灵史。而个体与国家、社会与政府、诉求与治道的有机融合,恰恰是我们所有努力的出发点与归宿。
  国有所进,民有所得。至少,在利益指向上,国与民应该具有一致的获得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乃是国家的责任所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这也意味着民众权利的实现与抵达。
  过去的五年,中国经济的列车一如既往地驰奔。无论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连续四年新增就业人口保持每年1300万人以上;无论是“一带一路”的推进,还是稳中向好的经济运行,中国经济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助力。正如外媒所言,此前从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规模如此之大、情况如此之复杂、历史如此之悠久的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
  而与一味追求总量增长、做大规模不同,中国的发展也更加注重惠及全体民众,从而实现更好更公平更协调的发展。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更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这样,人民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国与家、国与民才会水乳交融,共生共荣。
  早在2015年,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将使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随后,一个涉及政府、社会、市场等方方面面的扶贫体系形成。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困难之处往往也是希望所在。让每个国民跟上国家的步幅,确保“中国号”列车从不“甩客”,乃是基本的公平与正义。
  在一个城市化高速推进的时代,惟有打通城乡的互动通道,实现城乡良性的互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进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乡村”难题。2014年6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构建新型户籍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此外,在消除贫富差距、深化医疗改革、普及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等诸多方面,民众均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而随着相关改革的推进,制度体系也将会越来越完善、公平。
  当然,在个别领域还存在相当严重的民生痛点。医疗方面,“看不起病”的现象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也导致了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并未消除。
  教育方面,城市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依然稀缺,尽管主管部门习惯于通过行政命令禁止择校,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之前,仅靠行政命令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连带着,也引发留学低龄化、学区房等衍生问题。在农村,很多地方仍在消化当年“撤校并点”带来的乡村教育缺失后遗症。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近日提到,中国贫困农村里63%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尽管这一数据存在争议,但农村教育的问题确实值得关注。
  住房方面,今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的限购政策,虽然暂时遏制住房价飙升的局面,但市场层面的观望情形仍很普遍,如何让民众摆脱房子的重负,并不轻松。
  民众的获得感是政府行政最好的试金石。经济发展究竟有没有惠及更多的民众,民众权利能不能得到保障,既考验政府的智慧,也意味着改革只能一往无前。若想政府的有效供给与人民的真实需求匹配,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每一个年轮的生长都会带来“成长的烦恼”。惟其艰难,才值得正视;惟其琐碎,才会进入百姓的家常日用。所有的宏大叙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落点,即人民的福祉。增进人民福祉,是最好的国庆礼物,也是一个国家最长情的告白。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国庆;福祉

增进人民福祉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所有的宏大叙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落点,即人民的福祉。增进人民福祉,是最好的国庆礼物,也是一个国家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