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3月27日消息(记者周洪)今天(27日)下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2021年度公民科学子项目“鸟撞计划”启动暨绿螺讲堂第175期活动举行。“鸟撞计划”是自然博物馆品牌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2021年度子项目,聚焦鸟类迁徙中误撞玻璃,引导公众关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该项目包括:迁徙季鸟撞玻璃调查、鸟撞分队沙龙和主题展览三部分。活动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指导,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昆山杜克大学DKU鸟撞项目组协办。

活动现场 (央广网发 上海自博馆供图)

  活动首先以“绿螺讲堂”主题分享开始,由昆山杜克大学助理教授李彬彬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担任嘉宾,围绕“鸟撞背后: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议题展开。因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李彬彬入选了由2021年《福布斯》发布的“改变世界的50位探索者”榜单,她分享了中国川陕等地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当地居民经济发展需求的相互关系、从荒野到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思路;何鑫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与科学普及工作,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享了城市化背景下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城市鸟撞起因、鸟类迁徙与伤者救助、调研和预防等内容。现场“鸟撞计划”志愿者们与嘉宾也就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现场还进行了“听见万物”及iNaturalist任务发布,并由昆山杜克大学DKU鸟撞项目成员带领志愿者进行户外模拟巡查。

活动现场 (央广网发 上海自博馆供图)

  据项目团队介绍,2021年“鸟撞计划”继续践行“人人都是记录者和研究者”的公众科学项目模式,由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昆山杜克大学DKU鸟撞项目,围绕“鸟类误撞玻璃”这一问题,由公众参与开展“鸟撞”调研,以“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为线上数据平台,通过发起公众进行发现、记录、上传城市鸟类误撞玻璃的信息,参与防鸟撞装置设计等系列考察和交流活动中,对城市鸟类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话题展开讨论。截至目前已收到163条来自全国各地的团体及个人报名,如华东师范大学爱鸟俱乐部、包玉刚实验学校BGIB小组、上海海洋大学爱自然协会、鹿鸣学校小组、辽宁鸟叶根与芽小组等志愿团体。

  “我的自然百宝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原创策划并每年开展的大型公众科普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记录自然、收藏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2016年至今,已有超过十万名公众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活动当中。从2019年开始联合高校和各研究单位,陆续发起“听有虫”、“听?见万物”等公众科学项目,设计并优化出“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让大家的随手拍变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中的记录,助力上海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创新人文生态之城建设。